提醒家長們,不要運用快餐式的方法來教育孩子。當下市面上兒童教育的書籍泛濫,“但孩子的培養(yǎng)需要結(jié)合具體實際,不可強拉教條?!彼?紹,在西方國家,對于1到3歲的孩子,每天三小時的陪伴是對父母的最低要求。
根據(jù)最新統(tǒng)計,目前兒童心理問題的發(fā)病率為12%至16%,患有心理疾病的兒童為2%左右。針對越發(fā)普遍的“問題少年”,高嵐拋出了四大“錦囊”: 首先,要建立“安全基地”。父母要留予孩子自由的成長空間。其次
南方日報訊 (記者/畢嘉琪 實習生/冉杰 通訊員/姜國彥)別讓孩子在騙局中成長,孩子教育不宜強拉教條。近日在廣州圖書館舉行的“心靈花園父母課堂”公益講座上,華南師范大學教授、聯(lián)合國兒童基 金會特聘專家
我和我的女兒一起外出時,如果需要問路,需要安排吃飯、住宿、買車票,我都讓她去辦,我休息。她去上大學報到時辦報到手續(xù),大三時出國辦護照,大四時去公司應(yīng)聘,都是她自己辦的,我沒有幫助她。 我們都希望自己的
如果我們生怕孩子有什么考慮不周,家長就全部替他考慮了,一點不落的盯著他,這種做法從眼前看是在幫他,但從長遠看卻是在害他。凡事應(yīng)該讓孩子自己去考慮、去做,哪怕多犯一些錯誤也是值得的。 “犯錯誤”是孩子的
孩子需要體驗 多年的教育研究與實踐使我堅信,對于孩子來說,聽不如看,看不如干。有些事必須讓孩子自己去經(jīng)歷和體驗。孩子的一生該體驗的必須讓他自己去體驗,任何人不能代替。一個人不經(jīng)歷風雨、不體驗?zāi)ルy,就很
一個孩子從黑洞洞的子宮腔來到大千世界,一切都是第一次,一切都是從無到有,讓孩子成長,就要讓孩子歷練,所謂歷練就是不斷的體驗,不斷的吃一塹長一智,不斷的學習、努力、思考、探索。農(nóng)村的孩子沒有打車的經(jīng)歷,
暗示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對于培養(yǎng)幼兒的性格、意志品質(zhì)、生活習慣、學習成長方面至關(guān)重要。暗示必須是積極的,正面的,父母對孩子進行 暗示時,還 必須注意性別、年齡、個性特點以及當時的具體情況等因素
環(huán)境暗示: 花花喜歡小提琴,但自從報班后,她一直沒開心過。不是說提琴班里誰的小提琴拉得特好,就是說老師批評她哪個音拉得不夠準。她蔫蔫地得出結(jié)論,自己比別人笨。 此時,家長應(yīng)該從樹立花花的信心和毅力出發(fā)
行為暗示: 龍龍愛熱鬧,每當家里來了客人,他就成了“人來瘋”,上躥下跳,興奮得手舞足蹈。還搶水果吃,拉著客人跟他比試“武功”,讓人啼笑皆非,讓父母很尷尬。 幼兒的自制力差,關(guān)鍵時候不“長”記性。哪怕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