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既要“管”又要“理”的人
過去,大多數(shù)企業(yè)都屬于勞動力密集型企業(yè),是人找事,人求事的時代。而今已經(jīng)是技術、資金、信息與人才密集的時代,因此主管的角色不再是過去那種高高在上的管教者,取而代之的是合情合理的管理者,主要用理性和換位思考的方式來管理員工。
5.負責整個團隊業(yè)績成敗的人
如果企業(yè)每個部門都有良好的業(yè)績,大家會說主管領導有方。然而在計算成敗得失時應該用90:10的原則,也就是說如果團隊出錯,應該是從上往下來追究,如果這個團隊有功,應該是從下往上來獎勵。由此可見,主管是負責整個團隊業(yè)績成敗的人。
6.綜合各方面關系的人
主管既要盡心盡力地領導部屬完成上級所交付的任務,又要設法爭取老板的支持與信任,以便順利地完成任務。主管對上是老板的部屬,對下是員工的主管,對平行單位的主管或幕僚人員又是同事關系。因此,主管是一個綜合各方面關系的人。
管理者是一個行動導向者,特別需要做好口頭溝通工作。管理者工作最大的危險就是不夠深入。好的管理者不僅能夠使本部門取得高績效,同時也能夠與人相處融洽。出色的管理是一門藝術。
二、主管的類型
依據(jù)不同的分類方法,主管有不同的類型。
以頭銜來區(qū)分:行政首長、管理人員、督導人員。
以職位來區(qū)分:高級主管、中級主管、基層主管。
以層級來區(qū)分:第一層的主管、第二層的主管、第三層的主管。
以主管的表現(xiàn)來區(qū)分:唯命是從型、干預部屬型、專權獨斷型、壓制部屬型、外科醫(yī)生型。
1、唯命是從型
強調絕對服從,對上面是忠心耿耿,而且毫不懷疑與抗拒,但也絕不會主動做事,一切聽從上級的指示,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2、干預部屬型
好為人師,平時喜歡到處走動,指示部屬如何進行工作,表面上是關心工作的進度,實則是希望部屬多向他請示,向他報告。
3、事必躬親型
對部屬沒有信心,不愿意花時間指導部屬,認為與其交給部屬還不如自己做,討厭授權,事必躬親,不會將成就跟部屬分享。
4、壓制部屬型
固執(zhí)守舊、循規(guī)蹈矩,害怕部屬威脅他的地位。其標準的口頭禪就是:“這些我們公司早就嘗試過,結果行不通,不做也罷了。”
5、外科醫(yī)生型
有明確的目標意識,且能注意到大環(huán)境與顧客需求的變化,做出綜合性的判斷。主動積極地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