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準備一個領導學的課程,收集了一些資料。從管理學的基本理論領導是科學更多是藝術,更多是對人的影響,講來講去也沒有什么新鮮的東西,于是動了“國學”的主意。拿古人說事似乎成為目前的流行的方式,有說《論語》的于教授,品三國的易教授,背古文的郝老師,都很到位,本人希望從管理的角度來讀《韓非子》,取森林中的一木,與各位分享。
韓非是戰(zhàn)國時期的思想家。他的《韓非子》共五十五篇,共十余萬字。韓非的思想是基于“性本惡?!倍侵袊糯髁魉枷肴寮摇靶员旧啤薄K圆⒉粸閺V為流傳。比如連“說難”這樣的文章竟然沒進入“古文觀止”編者們的眼內。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千百年來主流社會推崇的是儒家思想 。事實上,古代的帝王,以及許多成大器者都在看《韓非子》,三國時期諸葛亮反復教后主劉禪學帝王之學,就是以《韓非子》為教本,真是有點“誰用誰知道”的意思。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些《韓非子》中的文章片斷和小故事。可以當作是讀書筆記,點評也是大多是一家之言。結構方面還沒有想清楚,我個人也不是很嚴謹,寫到哪里算那里吧。文章必先秦,詩詞必唐宋,解讀出來把文章搞的支離破碎,罪過罪過啊。
一、領導者不能輕易表達自己的真實意圖
原文:《韓非子、二柄》第三段
人主有二患:任賢,則臣將乘于賢以劫其君;妄舉,則事沮不勝。故人主好賢,則群臣飾行以要群欲,則是群臣之情不效;群臣之情不效,則人主無以異其臣矣。故越王好勇而民多輕死;楚靈王好細腰而國中多餓人;齊桓公妒外而好內,故豎刁自宮以治內;桓公好味,易牙蒸其子首而進之;燕子噲好賢,故子之明不受國。故君見惡,則群臣匿端;君見好,則群臣誣能。人主欲見,則群臣之情態(tài)得其資矣。故子之托于賢以奪其君者也,豎刁、易牙,因君之欲以侵其君者也。其卒,子噲以亂死,桓公蟲流出戶而不葬。此其故何也?人君以情借臣之患也。人臣之情非必能愛其君也,為重利之故也。今人主不掩其情,不匿其端,而使人臣有緣以侵其主,則群臣為子之、田常不難矣。故曰:“去好去惡,群臣見素。”群臣見素,則大君大蔽矣。
大意翻譯(參考韓非子/趙沛選評,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下同)有改動
要選用人才時,領導者常常會為兩個問題煩惱。如果任用有能力的人,擔心那些有才能的人會威脅到領導者的地位;可是,如果良莠不齊一同任用,工作又不能順利地進展。
如果領導者積極表示要任用有才干的人,部下就會表現(xiàn)出超過實力的樣子,以迎合領導者。這么一來,部下的實力無法正確,而不能正確掌握部下的實力,如何能辨別他是否有才能呢?
越王勾踐喜歡勇者,于是,國內不斷出現(xiàn)可以輕言拋卻性命的人。“楚王好細腰,宮中多瘦死?!背`王喜歡細腰美女,一時之間,國內為減肥而餓死的女人不絕于后。齊恒公好女色,嫉妒心又強,結果堅刁自行去勢(也就是欲練神功,必先自宮,夠狠?。。?,終于得后宮的管理職位。恒公喜好山珍海味,知此情的廚師易牙,將自己的長男熏烤獻給恒公。燕王子噲聞賢者之名便加以重用,了解了這個狀況的重臣子之,便假裝自己為賢士,揚言國家讓給他他也不接受,子噲信以為真,便把國家讓給子之。不料,國家一讓出,子之不但欣然接受,還奪走了整個國家。
所以韓非子說,清楚了解領導者討厭什么時,部下就會將這些缺點掩飾起來,而領導者若表明自己喜歡什么,部下也會為了迎合、假裝自己有如此能力,換句話說,領導者的好惡感情若表現(xiàn)出來,部下便會加以利用,以獲得機會。
如前所述,子之知子噲喜歡賢士而謀取奪其領導地位,堅刁與易牙知桓公好色,好吃山珍海味而奪其實權。結果,子噲在叛亂中被殺,而齊桓公死后,連蛆蟲都爬滿整個房間,尸體卻未被掩埋。
為什么會變成這樣呢?
這是因為領導者讓部下看到了自己的真意。部下未必真心愛戴領導者,可能是為自己的利益才工作的。如果領導者未掩飾自己心中的真意,只要表露出一點點,部下便會乘機要挾領導者的地位,下屬成為子之或田常是非常容易了。
有句話說:“領導者不表現(xiàn)好惡,部下便露出真面目,部下露出真面目,領導者便不致于被蒙蔽。”
讀書體會:韓非的文章是在講為君之道,現(xiàn)在的職場做領導雖沒有丟性命的危險,但爾虞我詐的情況還是有的。我們都在唱“讓世界充滿愛”,韓非卻在提醒我們“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陰暗了一些但確實是事實。在職場上由下看上者,看得很清楚,由上看下者就不是如此了。這種說法很多人都知道,但作為領導者又有多少在注意這個問題呢?,F(xiàn)實的狀況是領導的話變成了企業(yè)文化,更有甚者變成了《某某語錄》讓大家跟著學,上下和諧景象,領導看著很舒服,其實這樣會讓領導者不清楚下屬的真實狀況;如果看不清楚,又繼續(xù)維持這種狀態(tài),就不可能隨心所欲地加以控制。正確掌握部下的真實狀態(tài),是維護領導者地位安全的關鍵。要如何遵守此一目的呢?就是絕對不能表露出好惡的感情,這是《韓非子》的主張。“喜怒不形于色”一詞,表示不顯露出喜怒哀樂的表情與態(tài)度,經(jīng)常維持穩(wěn)定的情緒,這是稱贊領導者的態(tài)度?!俄n非子》的主張與這句話的意義頗為相近。不輕易表達自己的好惡,不是故做神秘,應該是領導者的基本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