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3·15”,總會有人痛斥那些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經營者,今年也不例外。這一回,發(fā)狠話的是中消協(xié)副秘書長、新聞發(fā)言人武高漢,他信誓旦旦地說,要讓那些‘黑心經營者’“從舅舅家賠到姥姥家”,這是一種無法承受但又必須承受的代價。(
畢竟,這些年,消協(xié)的類似狠話實在太多,而消費者的權益依舊遭受欺詐與剝奪,比如,前些天三聚氰胺的卷土重來,絕對令人灰心之極。在這樣語境下,中消協(xié)這句“從舅舅家賠到姥姥家”無疑就像是一句怪異的無厘頭,不可能安撫消費者,反而會讓人心生蒼涼,然后更加反感。
有關2009年度消費投訴熱點的有這樣的表述——“通訊產品投訴量雖仍居榜首”、食品安全投訴依然是焦點”、“隨著卡類消費的增多,相關投訴首次躍居十大熱點之列”。真是“舊問題沒有解決,新問題層出不斷”?,F在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的經營者,已經不再是“從舅舅家到姥姥家”那么簡單了,這背后已經形成了一條密實的網。而真正織成網的力量,顯然也不只是直接經營者,其背后還關聯著既得利益集團,以及相關的制度與文化。
道理再簡單不過,今天的市場存在著種種偏離公平與正義的現象,就在于一些既得利益集團利用自身強大的話語權,已經占領了某種可以實現制度性掠奪的高地。有許多年年成為消費者投訴熱點的問題,背后的本質其實也就在于壟斷,比如,通訊、住房、交通等等行業(yè)中出現的霸王條款,現在已經成為勒在消費者脖子上的繩索,令人無法抗拒。就連作為國家利器的《反壟斷法》都無法斬斷種種壟斷現象,消費者也只能發(fā)出無奈的長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