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玟瑩,林玟瑩講師,林玟瑩聯(lián)系方式,林玟瑩培訓師-【中華講師網(wǎng)】
企業(yè)與人生幸福的心靈導師
49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shù)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林玟瑩:7步助孩子塑造堅強個性
2016-01-20 29343
7步助孩子塑造堅強個性 年幼時,孩子就可能會遇到失去一個他們熟悉的人或小動物的時刻,比如失去祖父或祖母、家里的一位朋友、一只可愛的寵物、甚至是更親的人。失去摯愛親朋,每個人都會心如刀絞,對于孩子來說,則可能會在心理上留下較長時期的悲傷、困惑,甚至是恐懼。 而且,孩子可能面對的可怕經(jīng)歷并不局限在家里?,F(xiàn)在只要你輕點鼠標,世界上各種各樣的災(zāi)難都可能通過網(wǎng)絡(luò)呈現(xiàn)在你和孩子面前。同大人一樣,孩子看到這些新聞時會感到難過,甚至會心痛不已。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鏈條中的最后一環(huán)。無論你對生死線之外的世界有怎樣的想象,死亡都不是個抽象的概念,而是一個誰也無法逃避的事實。 全家人都喜歡的某個人去世,大人們會努力理智地面對改變了的生活,而孩子的悲傷歷程和大人不一樣,也更復雜。 家長可以通過愛、鼓勵和理解幫助孩子走出變故,回憶那些美好的往事,或者給孩子換個不一樣的環(huán)境。 回避不是好辦法 父母們都想讓孩子避開那些會讓他們感到痛苦和悲傷的事情,這是人之常情。但這樣做的結(jié)果是,很多家長不知道怎樣把親人去世的消息告訴孩子,也不知道應(yīng)該講多深,感到很為難。 專家告訴我們,你給一個正在承受著喪親之痛的孩子的最好禮物就是告知真相,誠實相待。要幫孩子從悲痛中解脫出來,父母們就要克服自己對孩子過度保護的欲望。 “通常為了保護孩子,我們不愿意和他們談及死亡這個話題,也不讓他們參加葬禮,其實這些正是幫他們了解死亡的機會。專門研究心靈創(chuàng)傷的心理學家吉爾·克魯克斯指出,家長把親人去世的消息告訴孩子時,誠實是必不可少的?!皩⒆尤鲋e或者有所隱瞞,就是潛在性地傷害了你和孩子之間已經(jīng)建立起來的信任關(guān)系?!彼f,“無論你是否能夠直言不諱,孩子總有一天會從學校、鄰居或其他成年人那里了解到死亡的真相。” 誠實并開門見山地跟孩子談?wù)撍劳鲞@個話題還能增進感情,孩子知道父母相信他們懂事了,能夠勇于面對變故,這會讓孩子感到自己有能力、有資格了解一些事情,他們會以更成熟的心態(tài)應(yīng)對今后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種挑戰(zhàn)。 使用合適的字眼 父母不應(yīng)該回避同孩子談?wù)撍劳鲞@一事實,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就可以潛移默化地告訴孩子。生活中必須有暫時離別的時候,就可以借機讓孩子知道什么叫順其自然。例如送孩子去幼兒園時,可以向孩子解釋,今天沒有媽媽在身邊陪著應(yīng)該怎么辦。 遇到有人去世,你向孩子傳遞消息時使用的語言也很重要。英國育兒作家說,跟孩子講述所發(fā)生的事情時,要使用簡單、直接和能讓孩子理解的詞語,不要拐彎抹角弱化事實。要說“死”和“去世”,而不要說 “沒了”或者“走了”之類的詞。 如果你告訴孩子“你的狗狗走了”或者“奶奶永遠醒不了了”,孩子可能會出現(xiàn)睡眠障礙,因為他們害怕同樣的事情也發(fā)生在自己身上,或者會開著房門,一心等待著他們永遠失去的狗狗有朝一日會回家。 應(yīng)對悲傷 為了幫孩子應(yīng)對悲痛,你需要幫孩子感覺到他們的生活秩序已經(jīng)恢復了正常,那么保持全家人熟悉的日常活動和習慣就很有幫助。這樣做有時具有挑戰(zhàn)性,因為面對親人去世,孩子會表現(xiàn)出一定程度上的困惑,有時會出現(xiàn)反抗行為。 有些孩子會變得膽小,還有的孩子會有攻擊性舉動或者裝出一副什么都不怕的樣子?!澳銜l(fā)現(xiàn)有些孩子變得幾乎像個超級負責的小大人兒似的,特別是父母有一方去世,他們又是家里的大孩子的時候?!? 如果孩子在情緒上沒什么變化,這也不是不正常。他們也許短時間情緒低落,過一會兒就高興地和小伙伴玩了起來。有時他們的反應(yīng)甚至可能顯得有些失常,比如,聽到有人去世的消息時,孩子也許會控制不住地笑起來。 要是孩子變得少言寡語,不愿與人交流,或者年紀太小,還不會用語言表達他們的想法。專家建議,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非語言信息。對于有些孩子來說,心里的悲傷會是一種身體體驗。孩子也許會出現(xiàn)睡眠障礙、頭疼或腸胃不適等癥狀。留心孩子沒說出來的那些話,可以看出他們的心理活動,關(guān)注他們的情緒、行為和身體語言是否極端或異常。 一段悲傷的歷程 有人去世時,孩子會覺得他們的世界變得混亂不堪。他們身邊的大人們流著淚,不知所措,有時還會發(fā)火。屋子里的人總是輕聲急切地低語,電話鈴接連不停地響起來,陌生人在他們的家里進進出出。 對于不幸之事的反應(yīng)方式?jīng)]有對與錯之分,畢竟悲傷是一種歷程,會在時光的變換中以不同方式表現(xiàn)出來。對于一個正處于悲痛之中的孩子,家長們所能給予的最好撫慰便是傾聽?!八^傾聽,不僅需要我們的耳朵,還需要我們的眼睛和心,”專家說,“我們不要覺得自己在孩子面前就應(yīng)該無所不知;要允許有個人的不同看法;不要輕易下結(jié)論或者敷衍了事?!? 幫助孩子應(yīng)對悲傷的時候,也不要忽視你自己心里的痛苦。如果覺得必要,你可以向其他人尋求幫助,或者找專家咨詢。家長照顧好自己,也是向孩子展示出了面對悲傷和走過悲傷的辦法。 鼓勵孩子去回憶并和死者建立一種感情紐帶,也會幫孩子走過這段歷程。每天和孩子聊天時,找機會鼓勵孩子談一談死者,比如“爸爸會喜歡這個”,或者“媽媽會為你驕傲”。 孩子喜歡的一個人去世時,他們的悲傷期比成年人要漫長得多。這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因為孩子經(jīng)常任由悲傷壓抑在心。孩子這樣做是為了不讓家長傷心,他們看到媽媽和爸爸已經(jīng)夠傷心的了,害怕自己談起逝者會讓家長更難受。結(jié)果,孩子不再提及此事,把悲傷憋在了心里。 孩子的悲傷持久難去,另外一個原因是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會在腦子里一遍遍重復以往經(jīng)歷的事情。專家說,孩子在不同的成長階段,會對事情有不同的理解?!?歲的孩子會以他們特有的眼光看待一件事,但是長到7歲時,他們的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所增強,會把以前發(fā)生的事情重新理解一遍?!? 告別逝者 安排孩子參加逝者葬禮,有助于孩子對死亡加深理解,但是家長應(yīng)該讓孩子自己選擇是否參加葬禮。如果做了適當?shù)臏蕚?,即使是年紀很小的孩子也能通過參加葬禮獲取知識。不給孩子這個機會,會讓他們的困惑越發(fā)難解。甚至成年后,葬禮的真實情況對于他們來說可能都是個謎。 為了讓孩子了解葬禮的整個過程,家長可以帶孩子參加葬禮當天的所有儀式——告訴孩子,現(xiàn)場會有很多人,他們會哭泣,會念悼詞,會講起死者生前做過的一些善舉。讓孩子看看棺材是開著的還是關(guān)著的;告訴他們將會看到的情景:媽媽會閉著眼睛,她的心臟不再跳動,但是你可以再摸摸她。對于很多孩子來說,認識一個人死去時的真實景象是一個極為重要的成長經(jīng)歷。 不同年齡的悲傷“快照” 孩子的心理成長階段和年齡變化,在他們對于死亡的理解和走過悲傷的歷程中影響很大。 【2—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通常自我意識強,相信他們自己就是世界的中心。在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悲傷大多以退化行為表現(xiàn)出來,比如尿床、煩躁不安、理解力變差,或者吃飯和睡覺的方式發(fā)生改變。 【4—7歲】當有人去世,這個年紀的孩子已經(jīng)能夠體會到個人的責任感。專家說:“要讓情緒失控的孩子知道,有人去世,不是大家的錯。家長要注意傾聽孩子的問題,理解他們的恐懼,而不是單純用語言來安慰他們——最好的安慰是通過我們的行為,而不是語言?!? 【7—11歲】這時,孩子的理性思維能力有所增強,能理解死亡是生命的終結(jié)和死亡的可怕,但是他們還不能接受死亡發(fā)生在他們熟悉并且喜愛的人身上。這時要給孩子一個清楚具體的解釋,告訴他們所發(fā)生的事情,讓他們確信會得到你的愛和支持。 【11—18歲】青春期前和青春期中的孩子能夠?qū)ⅰ八劳觥币辉~概念化,他們也許會想到自己也將死亡這一問題。他們還可能感到惱怒和抑郁。青少年的悲傷過程和成年人的感受相近,他們也許會發(fā)現(xiàn),當親人去世時,他們最想找人傾訴的對象不是父母,而是別的成年人或同齡人。 如果一個孩子不能或不愿意接受親人去世的事實,或者似乎思維停滯,無法繼續(xù)生活,家長應(yīng)該帶孩子就醫(yī)。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quán)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wǎng)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wǎng)絡(luò)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wǎng) www.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wǎng)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wù)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