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全民健心網首席專家,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應用心理學教授肖漢仕博士轉自中國全民健心網并與您分享:
肖漢仕講課聯(lián)系郵箱zgqmjxw@163.com
在初中或高中階段送孩子留學 ,尋求更優(yōu)質教育,父母必須做好各種準備,其中最重要的一種,是如何與浸泡在第三方文化中的孩子溝通。第三文化的定義最早描述的是一批國際流動的人群。他們主要包括傳教士、外交官、駐外軍人的孩子?,F在,第三文化的外延很寬泛,在國際學?;蛭闯赡昃统鰢魧W的孩子都屬于第三文化,無論父母是外籍還是中國籍。原生家庭環(huán)境的疏離,加上共同語言缺失,在這種環(huán)境下,父母該如何與孩子相處,教導“第三方文化”孩子? 如果孩子有一天跟你說:“媽媽,這件事情沒法跟你說,你不懂的,你是中國人?!蹦悴灰?,也不要驚訝,因為,這就是成長的陣痛,尤其是當孩子與你身處兩個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圍的時候,你們注定會非常地不同。 表面上看,你們住在同樣一個屋檐下,過著和以前差不多的生活。但是。孩子上的是國際學校,每天接觸到的是外籍老師,同學來自全世界不同的國家,也許他最好的朋友來自美洲,他們用英文溝通。逐漸地,孩子和父母之間的文化沖突和隔閡將越來越明顯。 有的家長說:“雖然孩子以后要到美國上大學,但是,他畢竟是個中國人,我要孩子堅持說中文,我不要他成為香蕉人?!?/span>
那我就不明白了,如果你不愿意讓孩子成為國際視野,西方思維的地球人,你干嘛送他上國際學校呢?從孩子進入國際學校的那一天起,他就是一個第三文化的孩子。這一點,家長必須清楚。
父母原來的文化是第一文化,而孩子在成長的重要階段身處一個不同的第二文化中,從而形成自己經過融合的第三文化。 第三文化的定義最早描述的是一批國際流動的人群。他們主要包括傳教士、外交官、駐外軍人的孩子?,F在,第三文化的外延很寬泛,基本上,在國際學?;蛭闯赡昃统鰢魧W的孩子都屬于第三文化,無論父母是外籍還是中國籍。
第三文化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第一文化和第二文化的影響都很大,這樣的文化融合符合當代社會全球化發(fā)展的趨勢,會讓這些孩子更加地容易融入國際化的生活,有很多的優(yōu)勢。但同時,也容易造成一些問題: 東西方文化同時發(fā)生在一個孩子身上,孩子的內在會經過一個沖突、整合、融合的過程,與單一文化環(huán)境中成長的孩子相比,容易出現焦慮,內心狀態(tài)不穩(wěn)定等問題。 有的家庭因為夫妻感情等問題,親子之間本來就已經有矛盾,當孩子身處多元文化的環(huán)境中,而父母自己本身不是第三文化的環(huán)境長大的,這時候就會加劇親子矛盾。關系的溝壑會很大,父母和孩子互相不理解,孩子干脆就不和父母溝通溝通,父母就會很生氣。 3、疏離原生家庭
我遇到過很多把孩子送到國外留學的媽媽,無論孩子是否優(yōu)秀,都心存一個遺憾:“我和孩子之間,似乎隔著點什么。我似乎失去了我的孩子?!?/span>
這在心理學上很好解釋,那是因為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幾年里,你沒有陪伴孩子?;蛘呤羌词惯€生活在一起,但是家長和孩子在心理層面沒有連結,完全不了解孩子的學校、朋友,不理解孩子內在的發(fā)展變化。有一天會忽然發(fā)現:我把孩子弄丟了!
1、理解孩子的不同
家長要知道,孩子在學校的經歷將讓他成為一個和你完全不同的人,時刻提醒自己:我和他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
當孩子和你之間產生矛盾的時候,不要首先指責孩子,而要理解他行為后面的原因。比如有的孩子回家后易怒,發(fā)脾氣。那也許是他在學習英文或和外籍同學相處時,遇到了困難,不知道如何解決,從而產生焦慮。這時候,孩子需要媽媽的理解和協(xié)助。
有的媽媽在孩子進入國際學?;蛘吡魧W后,也開始學習英語,我覺得這非常好,相似的經歷能成為你們關系的粘合劑。當你也經歷過學習英文的困難,當你熟悉了西方人的思維習慣的時候,當你們看一部英文電影,同時笑出來的時候,你和孩子之間的差異會縮小,你們在另一個文化中找到新的相同點。 2、加強有效的溝通
“青春期”對所有的媽媽來說,都是一個難題,對于第三文化的孩子,當他們進入青春期的時候,所有的問題都會變大,青春期加大了親子關系的壓力。這時候,唯一的方法就是:溝通。 我們中國人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就是“訓斥”,這一點,在現在完全行不通。當孩子在一個思想更為自由獨立的環(huán)境中長大,他會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他必然會越來越“不聽話”。想要孩子跟你說心里話,溝通的方式必須改變。親子溝通是一門學問,建議每一個媽媽都學習一下。 同時,媽媽也要克服困難,加強和老師、校方的溝通,及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了解孩子的學習進度。
3、對潛在困擾和挑戰(zhàn)有所了解
這里提到的隱患和問題不是每一個孩子都會發(fā)生,但是,作為家長,我們必須清楚地知道這些潛在的困擾:
(1)自我認知的挑戰(zhàn) “你是哪里人?”這個簡單的問題,對于第三文化的孩子來說很難回答,他也許會告訴你:我出生在中國,后來在英國上中學,后來到美國上大學,曾經在歐洲工作過,現在居住在香港…… 從這樣的回答中就能看出,他們內在的認知是不清晰的,這需要經過很長時間以后,兩種甚至多種文化在內在經過篩選、整合,最后形成自己的第三文化后,才能很清楚地認識到。 (2)缺乏歸屬感。
從自我認知的困難引發(fā)的另一個問題就是:缺乏歸屬感。孩子會不斷在內心問自己:我是哪國人?我的家鄉(xiāng)在哪里?這會在孩子中年后顯得尤其突出,“我究竟屬于哪個國家和文化?” (3)經歷更多的分離。
第三文化的孩子經常要面臨一個痛苦的分離經歷,搬家了,換學校,換居住地,都會和朋友的分離。生活經歷不同,也會和一些親友情感逐漸疏遠。 這樣的分離不僅是地理位置上的分離,更是心理層面的分離。每次分離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挑戰(zhàn),處理不好會在心理上留下陰影和創(chuàng)傷。
(4)造成適應障礙。
有的家長認為,多經歷幾次,孩子的適應力就增強了。從心理學上看,這不一定的。這和個性有關,而個性是無法改變的。
有的孩子天生性格開朗,容易適應新環(huán)境??墒怯械暮⒆有愿駜认?,不善于人際交往,本身就不容易適應新的環(huán)境。如果這樣的孩子進入國際學校,或是出國留學,就更加容易造成適應障礙的相關問題。家長要理解自己的孩子,有耐心地幫助孩子慢慢適應。如果孩子真的出現嚴重的適應障礙問題,我認為把孩子帶回身邊比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