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成人高考的考生大多邊工作邊復習,他們的年齡相對較大,考試的成績不但取決于時間的保證、基礎知識的累積等多方面因素,還與學習方法有關。參加成人高考,一定的信心和毅力固然是重要的,但關鍵還要有一個好的學習方法。只有在上陣之前將知識“磨”利了,才有可能在考試時順利地過關斬將。
“點線面”相結合的方法,比較適合成人高考文史類考生
所謂“點”,就是每門課程都會大量出現(xiàn)而且是較為零散的基礎知識。如語文課程中出現(xiàn)很多的中外作家的原名(中國古代作家還有字號)、國別、所屬時代、主要思想傾向、主要文學主張、成就、代表作,該作家在文學史上的貢獻,以及所選課文的體裁及出處等。這些內容在答題上要求非常準確,同時也是考試中重要的考核點,我們常常因為疏漏或記憶不準確而丟分。對“點”的學習,有兩種方法,一是在書籍本上做標志,以便在閱讀時引起注意。二是記在筆記本上,分章集中識記,這樣能克服分散記憶的缺點,學習效果非常理想。
所謂“線”,指教材中整個內容的連貫性。拿到一本教材,首先要看一看有哪些內容、多少章節(jié)、重點是什么,做到心中有數(shù),學起來主動。內容的連貫性包括兩個方面,一是章編內部的聯(lián)系,二是章編之間的聯(lián)系,也就是整個教材之間的聯(lián)系。在學習中分章分編集中學習,從總體上把握章編主要內容,講了些什么,包括哪些方面,抓住了要點,就等于抓住了學習的“綱”。這種“線”的學習方法特別適合歷史科目的復習。它會讓你的歷史知識進入較系統(tǒng)化的學習。
所謂“面”,指整個教材的涵蓋面。許多人往往只學習教材中一些條條框框性的東西,甚至花大量時間死記答案,而忽視全面系統(tǒng)地學習,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只知道這么樣,而不知道“為什么”這樣,遇到分析和論述題難以做到準確和全面。對“面”的學習,要做到細讀深思,弄通弄懂,不要死記。因此學習中必須扎扎實實,面面俱到,才能做到應付自如。
考前“磨功”應萬變
成考將臨,怎樣在最后的沖刺階段做好備考呢?我的觀點是:“以不變應萬變”,即用正確的態(tài)度和全面的復習去應付千變萬化的考試。具體來說有三點:
一、按照考試大綱的考點把握教材
教材是學習之本,備考者一定要按照考試大綱的要求進行復習,系統(tǒng)、全面地掌握教材。仔細理解大綱,才能把握重點,了解題型。比如大綱中的“特點”與“原則”多為填空、多項選擇題:“領會”屬于簡答題:“應用”屬于公文寫作或案例分析題。
二、考題的偶然性決定了復習的全面性
一本教材的內容是全面、豐富的,而考試的時間是有限的,因而考試題是教材的一部分,必然有偶然性。許多自學者希望老師“畫重點”,實際上“畫重點”有一定的冒險性,只有全面復習才能把握考試內容。不過在臨考前,由于時間緊迫,我們還是應適當對教材中相對重要的章節(jié)多下些功夫。
考試中的所謂“偏題”有兩種原因:其一是客觀原因,為了防止與前次考題重復而偏頗;其二是主觀原因,即考生認為老師強調的是“重點”,其余的可能不重要,自己沒注重的問題出現(xiàn)了,便認為是“偏題”。如果不去“猜題”,不去“押題”,便不會感到“偏題”。
三、簡答題論述題注意表述
在答卷時,要做到“言之有物,持之有據(jù)”,而不能只有幾個標題。這里有一個答題技巧:看到考題,應當立刻想出答案要點,如果有5個要點,題上標出“10分”,便要答出標題,略作解釋;如果標出“15分”,則要論述充分。要記住,必須做到準確、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