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益峰
永樂六年(1408年)閏四月初二日,成祖再次查看黃土山,廖均卿仍隨行。初三日一早,成祖返回南京。
初四日廖均卿等人到京北陽山的茶湖嶺查看一番。次日,又看了京北懷柔的洪羅山。
初六日查看了百葉山。此后又先后到辛家莊、斧口、谷山、文家莊、石門驛、湯泉、禪峰寺等處繼續(xù)察找吉地,以供成祖選取。在上述地方中,廖均卿認為洪羅山、百葉山、茶湖嶺等地也都是非常好的風(fēng)水吉地。為此,他分別作有《洪羅山鉗》、《百葉山鉗》和《茶湖嶺鉗》等鉗記以記述這些地方的風(fēng)水。
注: 鉗記是堪輿師對一個地形的分析和預(yù)測,又寫作“鈴記”,也有人叫做“地論”。一般的堪輿活動,并不一定產(chǎn)生這份文件,但是重要的堪輿活動,聘請方還是會要求地師形成這份可供印證的材料。
《洪羅山鉗》云:
洪羅山上一辛峰,逶迤曲折難認蹤;入首穴似平仰掌,到頭猶如灰火紅;秀峰貴人插天外,福人葬著位三公;聊記此山為后驗,兒孫緊記尋此龍。
《百葉山鉗》云:
百葉一祖發(fā)平洋,平波之上水為瀾;亥脈過峽巽(xùn) 峰現(xiàn),羅城四顧發(fā)天然;不識時師難下手,眠倒星辰微茫間;若是有人扦著穴,涼傘金帶紫羅藍。
《茶湖嶺鉗》云:
茶湖山頂發(fā)祖宗,穴落近水花似紅;有人扦著花心穴,管教富貴永興隆;穴似金錢荷葉樣,時人到處不能言;莫道此地非小可,水滾金星穴自然。
此外,還有描述陳宮山(位于密云縣城東100 華里處)、雁口和龍岡的三首鉗記。
陳宮山的鉗記是:
陳宮頭,陳宮尾,陳宮內(nèi)外好山水;一峰落脈微微間,后人仔細擬;若得真穴情,富貴無可比。
雁口的鉗記是:
雁口一顆珠,雁旁數(shù)峰住;予曾六游此山下,側(cè)聞龍神會說話;可羨后日誰家緣,七十八個官,個個人驚訝。
龍岡的鉗記是:
人說龍已飛,我說龍未走;龍岡有奇龍,大狗趕小狗;未遇有緣人,令我莫開口;福地留與福人眠,三八兒孫金印大如斗。
——北京風(fēng)水師、風(fēng)水術(shù)數(shù)學(xué)傳人陳益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