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方格理論(ManagementGrid Theory)是由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的行為科學家羅伯特·布萊克(Robert R.Blake)和簡·莫頓( Jane S.Mouton)在1964年出版的《管理方格》(1978年修訂再版,改名為《新管理方格》)一書中提出的。管理方格圖的提出改變以往各種理論中“非此即彼”式(要么以生產為中心,要么以人為中心)的絕對化觀點,指出在對生產關心和對人關心的兩種領導方式之間,可以進行不同程度的互相結合。
管理方格理論(ManagementGrid Theory)是研究企業(yè)的領導方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論,這種理論倡導用方格圖表示和研究領導方式。他們認為,在企業(yè)管理的領導工作中往往出現一些極端的方式,或者以生產為中心,或者以人為中心,或者以X理論為依據而強調靠監(jiān)督,或者以Y理論為依據而強調相信人。為避免趨于極端,克服以往各種領導方式理論中的“非此即彼”的絕對化觀點,他們指出:在對生產關心的領導方式和對人關心的領導方式之間,可以有使二者在不同程度上互相結合的多種領導方式。為此,他們就企業(yè)中的領導方式問題提出了管理方格法,使用自己設計的一張縱軸和橫軸各9等分的方格圖,縱軸和橫軸分別表示企業(yè)領導者對人和對生產的關心程度。第1格表示關心程度最小,第9格表示關心程度最大。全圖總共8l個小方格,分別表示“對生產的關心”和“對人的關心”這兩個基本因素以不同比例結合的領導方式。
管理方格圖
管理方格圖是一張縱軸和橫軸各9等分的方格圖,縱軸表示企業(yè)領導者對人的關心程度(包含了員工對自尊的維護、基于信任而非基于服從來授予職責、提供良好的工作條件和保持良好的人際關系等),橫軸表示企業(yè)領導者對業(yè)績的關心程度(包括政策決議的質量、程序與過程、研究工作的創(chuàng)造性、職能人員的服務質量、工作效率和產量),其中,第1格表示關心程度最小,第9格表示關心程度最大?!?
管理方格圖中,"1.1"方格表示對人和工作都很少關心,這種領導必然失敗。"9.1"方格表示重點放在工作上,而對人很少關心。領導人員的權力很大,指揮和控制下屬的活動,而下屬只能奉命行事,不能發(fā)揮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1.9"方格表示重點放在滿足職工的需要上,而對指揮監(jiān)督、規(guī)章制度卻重視不夠。"5.5"方格表示領導者對人的關心和對工作的關心保持中間狀態(tài),只求維持一般的工作效率與士氣,不積極促使下屬發(fā)揚創(chuàng)造革新的精神。只有"9.9"方格表示對人和工作都很關心,能使員工和生產兩個方面最理想、最有效地結合起來。這種領導方式要求創(chuàng)造出這樣一種管理狀況:職工能了解組織的目標并關心其結果,從而自我控制,自我指揮,充分發(fā)揮生產積極性,為實現組織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除了那些基本的定向外,還可以找出一些組合。比如,5.1方格表示準生產中心型管理,比較關心生產,不大關心人;1.5方格表示準人中心型管理,比較關心人,不大關心生產;9.5 方格表示以生產為中心的準理想型管理,重點抓生產,也比較關心人;5.9方格表示以人為中心的準理想型管理,重點在于關心人,也比較關心生產。還有,如果一個管理人員與其部屬關系會有9.l定向和1.9體諒,就是家長作風;當一個管理人員以9.1定向方式追趕生產,而在這樣做的時候激起了怨恨和反抗時,又到了1.9定向,這就是大弧度鐘擺;還有平衡方法。雙帽方法、統(tǒng)計的5.5 方法等。
布萊克和莫頓認為,作為領導者應該客觀地分析組織內外的各種情況,把自己的領導方式改造成"9.9"型的方式,以求得最高效率。
布萊克和莫頓還根據自己從事組織開發(fā)的經驗,總結出向9.9管理方式發(fā)展的五個階段的培訓:
階段1:組織的每個人都卷入方格學習,并用它來評價自己的管理風格。
階段2:進行班組建設,以健全的協作文化取代陳舊的傳統(tǒng)、先例和過去的實踐,建立優(yōu)秀的目標,增強個人在職位行為中的客觀性等。
階段3:群體間關系的開發(fā),利用一種系統(tǒng)性的構架來分析群體間的協調問題恰當地利用好群體間的對抗以從中發(fā)現組織中存在的管理問題,利用這種有控制的對抗和識別為建立一體化所必須解決的癥結問題,為使各單元之間的合作關系不斷改善作下一次實施計劃。
階段4:設計理想的戰(zhàn)略組織模型,要明確確定最低限度的和最優(yōu)化的公司財務目標,在公司未來要進行的經營活動、要打入的市場范圍和特征、要怎樣創(chuàng)造一個能夠具有協力效果的組織結構、決策基本政策和開發(fā)的目標等方面有明確的描述,以此作為公司的基本綱領,作為日常運作的基礎。
階段5:貫徹開發(fā)。研究現有組織,找出目前營運方法與按理想戰(zhàn)略模型的差距,明確企業(yè)應該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設計出如何改進的目標模式,在向理想模型轉變的同時使企業(yè)正常運轉。布萊克和莫頓認為,通過這樣的努力,就可以使企業(yè)逐步改進現有管理模式中的缺點,逐步進步到9.9的管理定向模式上。
根據企業(yè)管理者“對業(yè)績的關心”和“對人的關心”程度的組合,可以將領導分為5種類型:
1、貧乏的領導者:對業(yè)績和對人關心都少,實際上,他們已放棄自己的職責,只想保住自己的地位;
2、俱樂部式領導者:對業(yè)績關心少,對人關心多,他們努力營造一種人人得以放松,感受友誼與快樂的環(huán)境,但對協同努力以實現企業(yè)的生產目標并不熱心;
3、小市民式領導者:既不偏重于關心生產,也不偏重于關心人,風格中庸,不設置過高的目標,能夠得到一定的士氣和適當的產量,但不是卓越的;
4、專制式領導者:對業(yè)績關心多,對人關心少,作風專制,他們眼中沒有鮮活的個人,只有需要完成生產任務的員工,他們唯一關注的只有業(yè)績指標;
5、理想式領導者:對生產和對人都很關心,對工作和對人都很投入,在管理過程中把企業(yè)的生產需要同個人的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既能帶來生產力和利潤的提高,又能使員工得到事業(yè)的成就與滿足?! ?
管理方格法問世后便受到了管理學家的高度重視。它啟示我們在實際管理工作中,一方面要高度重視手中的工作,要布置足夠的工作任務,向下屬提出嚴格的要求,并且要有紀委規(guī)章作保障;另一方面又要十分關心下屬個人,包括關心他們的利益,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作條件和工作環(huán)境,給予適度的物質和精神的鼓勵等。從而,使下級機械及其工作人員在責、權、利等方面高度統(tǒng)一起來,以提高下屬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
管理方格理論在美國和許多工業(yè)發(fā)達國家受到一些管理學者和企業(yè)家的重視?!豆芾矸礁瘛芬粫鴮γ绹浝黼A層及管理學界有較大影響,出版后長期暢銷,印數接近100萬冊。該書于1978年修訂再版,改名為《新管理方格》?!缎鹿芾矸礁瘛吩谖覈兄凶g本,孔令濟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1986年出版,是“國外經濟管理名著叢書”中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