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這句話說得十分正確?;寂c利,弱與強(qiáng),是戰(zhàn)爭中基本存在的矛盾。任何一方,都有可能在某時某地陷于禍患之中,處于弱勢境地。要想擺脫不利形勢,就必須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化不利為有利,變劣勢為優(yōu)勢,從而克敵制勝。
公元407年10月,夏國君主赫連勃勃率精兵2萬攻南涼,搶虜人口2萬多,牛馬羊數(shù)10萬頭,滿載而歸。南涼國君率兵追趕。赫連勃勃心想必有一場惡戰(zhàn),就選擇了背靠峽谷的“死地”,而且派人把峽谷的冰鑿開,以示后退必死。夏軍將士知道后退必死,不如一拼,個個奮勇殺敵,結(jié)果,南涼兵大敗。
這是“以患為利”的典型。沒有陽武峽天險之害,夏兵帶著豐盛的搶掠物品,根本不會賣命死戰(zhàn),陷之死地然后生,“患”和“利”在戰(zhàn)爭中可以相互發(fā)生轉(zhuǎn)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