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絲是什么?粉絲是無緣無故的愛。“因為喜歡,所以喜歡”不需要解釋。這種看似瘋狂的理論對于市場的影響是巨大的,古代帝王講究“得民心者得天下”,商業(yè)社會的”粉絲“就是“民心”。
《小時代4》與《后會無期》票房的PK,無異于郭敬明和韓寒兩位文壇巨匠粉絲的PK,《港囧》首映破十二項紀錄也是徐崢、趙薇、包貝爾等人氣的表達。
粉絲也是一種文化,是某種精神追求的象征,因人而異。文化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是人們長期創(chuàng)造形成的產物,同時又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是社會歷史的積淀物。確切地說,文化是凝結在物質之中又游離于物質之外的,能夠被傳承的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是人類之間進行交流的普遍認可的一種能夠傳承的意識形態(tài)。可以說,文化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教化“作用,每一種文化都告訴我們一種全新的價值主張,而粉絲就是因為相同價值觀而聚集的群體。
80、90后已經成長為市場的消費主力軍,這一代人由于獨生子女較多,追求個性的現(xiàn)象非常明顯,他們特立獨行,勇于追求自己喜歡的,那些幫助他們彰顯自己的人、事、物無疑成了他們追捧的對象,也是他們對這個世界表達的窗口。香奈兒表達出了人們對于“時尚“的追求,奔馳代表著人們對于”尊貴”的向往,蘋果訴說著人們對于“極致”的渴望。
世界的確精彩,惹得人們到處流連,可選擇的多了,自然會做出多種選擇,對于消費者而言,是自由,對于品牌而言卻成了壓力,不少品牌驚呼“得粉容易留粉難“,然而,如何留住粉絲是戰(zhàn)略層面的。
前面說過粉絲是無緣無故的愛,但千萬不要忘了最經不起揮霍的是感情,“粉絲經濟“的前提是粉絲經營,我們做咨詢過程中了解到,以前企業(yè)信奉的是”顧客就是上帝。其目的在于”成交“,即購買行為結束,關系終止;現(xiàn)在說”用戶“,其重點在于”用“,即當客戶購買了產品開始使用的時候,品牌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才開始,到處都在講”體驗“,因為良好的用戶體驗是黏住用戶的不二法門,品牌的一切最終都要落到產品上,沒有”硬貨“難做品牌。
因此,”粉絲經濟“的誤區(qū)就是妄圖單憑“情懷“就能一勞永逸。市場說明,產品首先打動了消費者,其次才是品牌?!板N子手機“就是一個血淋淋的例子,情懷幫助企業(yè)匯聚粉絲,而產品決定品牌能不能留住粉絲。能留得住粉絲的品牌才可以談經濟。
有了粉絲就一定有經濟嗎?錯。盤活粉絲才有經濟,這就需要企業(yè)結合移動、互聯(lián)、新的商業(yè)模式等繼續(xù)深耕,建立商業(yè)生態(tài)圈,創(chuàng)造商業(yè)價值。
營銷學上公認的一個常識:發(fā)展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是挽留一個老客戶的 3-10倍。因此,通過互聯(lián)網低成本積累自己的粉絲會員已成為未來企業(yè)的一種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