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第幾只青蛙?》的職場感悟
黃德華
曾經(jīng)看過這樣的故事:有個牧人將剛擠的一桶鮮奶放在墻下, 墻上有三只小青蛙打鬧時不小心全部掉進(jìn)了奶桶里。 就這樣三只小青蛙游也游不動, 跳也跳不起。
第一只青蛙說:"難怪早上眼皮就在跳,好端端掉進(jìn)牛奶里,我的命好苦啊!"然后它就漂在奶里一動不動,等待著死亡的降臨。第二只青蛙試著掙扎了幾下,感覺到一切都是徒勞,絕望地說"今天死定了,我還不如死個痛快,長痛不如短痛"于是它一頭扎進(jìn)牛奶深處,自己淹死了。第三只青蛙什么也沒說,只是拼命蹬后腿。
第一只青蛙說,“算了吧,沒用的,這么深的牛奶桶,再怎么蹬也跳不出去啊。”
“也許能找到什么墊腳的東西呢!”第三只青蛙說。但是桶里只有滑滑的牛奶,根本沒有什么可以支撐的東西,小青蛙一腳踏空,兩腳踏空……時間一分鐘一分鐘過去,小青蛙幾乎想放棄了,但是一種本能的求生欲望支持著它一次又一次地蹬起后腿。它感到牛奶越來越稠,越來越難以游動……
然而,慢慢的,奇跡出現(xiàn)了,它們下面的牛奶硬起來了---原來牛奶在它拼命攪拌下,變成了奶油塊。待到等死的那只小青蛙發(fā)現(xiàn)這一點,它興奮地叫起來,這時它的同伴已經(jīng)差不多精疲力竭,然而兩只小青蛙還是奮力一跳,終于都跳出了奶桶。而它們的另一個同伴,卻沒能出來。
看到這個故事后,我非常心理非常不平靜,在現(xiàn)實生活中,有很多人都有過類似掉進(jìn)奶桶的經(jīng)歷,希望是那么渺茫,甚至不想活了!這時有些人選擇了甩手不干,一走了之,甚至一死了之,像第二只青蛙;另外有大多數(shù)人像第一只青蛙,好死不如賴活著,撐一分鐘是一分鐘,活一天是一天;只有少數(shù)倔強的,不相信命運,再難的險境,再無望的時刻,仍然在拼,仍然有一種信念支撐:也許能找到墊腳的東西,跳出這可怕的深桶!奇跡不會每次都出現(xiàn),但是,只要還有一絲希望,就不放棄!就算看不到希望,求生的本能也會給自己帶來力量。如果不是第三只青蛙的努力,大家只有一起死,但因為第三只堅持了努力了,連同等死的同伴也因它獲救。如果大多數(shù)人是第一只青蛙,有什么理由不服從第三只青蛙,拜它為王呢。就這樣第三只青蛙成了青蛙王!
在公司管理中,壓力和危機來臨時,管理者如果先慌了陣腳,不知所措,或者同下屬一樣,什么也不做,任憑事態(tài)發(fā)展而不顧,這樣怎么能讓下屬心服!可是現(xiàn)實中有太多夸夸其談的管理者了,就連老板招人,也盡招些會說話的。所以管理者中如果大多數(shù)都是第一只青蛙,這家公司就致不了遠(yuǎn)。
只有那些在處理危機時,像那只努力找尋支撐點的青蛙,憑著的堅持和努力,帶領(lǐng)大家安然渡過危機,大家以后自然會拜他為王!人格的感召和面臨危機時的大智大勇才會真正俘獲人心,從而成為一個團隊中的領(lǐng)袖。
同樣在我們的營銷中,也只有像第三只青蛙一樣愛拼,才會成為行業(yè)的王者。因此成功很簡單,就像求生的本能一樣去奮斗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