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方三、考核過程的判斷——從重視中間到重視兩頭績效考核工作的基本程序是:考核方法和標準的制定、征求意見、培訓——考核實施(考績面談、評分等)——考核結果反饋與評估。一般來說,大家對于考核實施過程都認為是關鍵環(huán)節(jié),非常重視;而對于開始、結束的培訓、反饋,往往被忽視了,甚至被省略掉了。這樣的結果,極大損害了考核的效果??己耸〉南葳逯唬呵捌诠ぷ鞑粔驕蕚涔ぷ鳑]有作好,事先沒有足夠的溝通、宣傳,臨時湊合,草草了事。一些企業(yè)的員工對考核對于公司的重要意義沒有認識到,以為不過是個形式,自已的意見不會起什么作用,打分自然也就不會那樣慎重在意。在360度反饋評價系統(tǒng)中,參與者之間的高度信任和對他們的培訓是必需的,因此組織要對考核者進行系統(tǒng)的培訓;公司針對直接考核者開辦專門的考核培訓課程,培訓中應強調,績效評價是全面的,并且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公司人力資源部召開直接主管研討會,對考核者進行觀察行為和評定的實踐培訓。研討會一般召開2-3天,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培訓:1、培訓者通過解釋性的培訓報告,減少評估者的暈輪和寬厚錯誤。2、對目標管理方法進行培訓,使部門主管同員工一起建立目標,然后在如何達成目標方面給予員工一定的自由,將考核者的角色由公斷人轉換成顧問和促進者。3、開展全面管理培訓,提高評估者的管理技巧,使其糾正錯誤和對員工的激勵能夠恰到好處地掌握。4、把“如何面談”做為考核培訓的一個重要課題,提高管理者的面談技巧,以便安排員工個人的培訓要求和發(fā)展計劃。最后,公司還有必要根據(jù)考核存在的問題經常進行培訓??己耸〉南葳逯嚎荚u結束沒有恰當?shù)胤答伔答佉救艘娒?,要讓員工知道他哪點不足,今后怎么努力。但是我們80%的內資企業(yè)現(xiàn)在根本就沒有做反饋。如果一個員工在一家企業(yè)并不知道怎么去努力,如果企業(yè)中所有的員工都是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這個企業(yè)是非常危險的。整個評價體系中最重要的是建立評價會見機制,考核執(zhí)行者應不斷地保持與員工的交流,創(chuàng)造一個公開的環(huán)境。雙向溝通是考核雙方雙贏的前提和基礎,是績效考核的生命線:1、考評初期,經理和所屬員工通過雙向溝通確認業(yè)績考核標準和考核方式。2、考核期間,經理應與員工建立并保持各種通暢的溝通渠道,及時交流意見。3、考核之后,經理應與員工正式面談,就考核結果及其原因,成績與問題及改進的措施進行溝通。4、使用“一致評價過程”的方法,對不同評價者的考核結果進行加權平均。5、公開交流,使員工隨時了解自己的業(yè)績情況。6、允許員工了解評價結果,并與之進行交流。評價結果的反饋應該是一個雙向的反饋。一方面,應該就評價的準確性、公正性向評價者提供反饋,指出他們在評價過程中所犯的錯誤,以幫助他們提高評價技能;另一方面,應該向被評價者提供反饋,以幫助被評價者提高能力水平和業(yè)績水平。當然,最得要的是向被評價者提供反饋。管理者需要能回答員工的七個問題:我的下一步工作任務是什么?上級對我的期望是什么?上級和同事對我工作評價如何?會有怎樣的工作報酬?下一步我將如何開展工作?我的工作需要改進的地方是什么?您能給我哪些支持?不少企業(yè)的一線經理不知如何面談——“天天都與員工在一起,有什么值得這樣正式坐在一起談的?”其實,面談的學問太大了,專門寫篇文章都說不完,可能需要專門寫本書。這里只介紹一下面談的步驟與技巧: 首先營造一個和諧的氣氛; 說明討論的目的、步驟和時間; 根據(jù)每項工作目標完成的情況,談考核的結果; 分析成功和失敗的原因; 考查員工在價值觀方面的行為表現(xiàn); 評價員工在工作能力上的強項和有待改進的方面; 討論員工的發(fā)展計劃; 為下一階段的工作設定目標; 討論需要的支持和資源; 雙方簽字(如果員工不接受結果,可以拒絕簽字)面談的技巧:管理者與員工是溝通,而不是演講;關注員工的長處,多正面鼓勵;提前提供員工“他評結果”,強調客觀事實;鼓勵員工參與,聆聽員工的看法;提示員工事先的承諾(結果行為);為員工考慮培訓發(fā)展計劃。聯(lián)想要求每個季度,部門經理就績效考核的結果與每個員工進行不少于40分鐘的面談。如果某一個經理沒有在每個季度抽出40分鐘的話,那他就是不稱職的。四、考核維度創(chuàng)新——從單維模型(結果)到雙維模型(結果+行為)企業(yè)在績效考核時都會遇到一個問題:考核指標如何確定?可觀測的指標常常具有相互沖突的多維持性,過于強調某一方面特性可能會產生不適當?shù)募钭饔?。如完全依賴利潤指標,有可能激勵經營者為追求利潤而采取“拼設備”的短期化行為??捎^測的指標不僅為經營者的決策行為所影響,還受到許多非經營者所控因素的影響,如果經營者的報酬與這些指標“掛鉤”,有可能表現(xiàn)為不公平,從而產生副作用。如利潤指標除受經營者的能力和努力程度影響外,還受到企業(yè)條件、外部環(huán)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由于這兩方面的困難,經營者的業(yè)績與什么指標“掛鉤”問題難以有統(tǒng)一的定論。一個完整的企業(yè)業(yè)績評價指標體系應包括財務類指標和非財務類指標,財務類指標具體包括盈利指標,營運指標、償債指標等,非財務類指標包括從顧客角度、員工角度、經營管理過程角度、社會機構角度對企業(yè)的評價。在建立什么樣的“評價標準”這個問題上有兩種傾向:一是重素質,二是重業(yè)績,實際上二者不可偏廢,因為我們“成事”和“育人”相輔相成。過于重“素質”,會使人束手束腳,過分重視個人行為和人際關系,不講實效,而且妨礙人的個性、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揮,最終是不利于組織整體和社會的發(fā)展。過于重“業(yè)績”,又易于鼓勵人的僥幸心理,令人投機取巧、走捷徑、急功近利、不擇手段。一套好的考核標準,必須在“業(yè)績”和“素質”之間安排好恰當?shù)谋壤?。應該在突出業(yè)績的前提下,兼顧對素質的要求。在對考核指標的把握上宜遵循:貴精不貴多,5個左右即可滿足;貴明確不貴模糊,缺啥才啥;貴敏感不貴遲鈍,能被有效量化;貴關鍵不貴空范,要抓住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KPI)。一個好的針對高中層管理者的績效評估體系應包括下列標準:1、能否客觀而不帶任何偏見地測評業(yè)績;2、進行量化測評,而不要進行定性測評(即主觀測評);3、以激勵或刺激良好業(yè)績?yōu)槟繕说臉I(yè)績標準;4、能準確反映企業(yè)目標的標準。愛因斯坦說:“并非所有可以測評的事情值得測評,也并非所有值得測評的事情都是可以測評。”(待續(xù))歡迎共同探討,本文版權屬惠肯企業(yè)經營管理網(www.keeprun.net)陳方博士所有,如需轉載,請先取得作者授權并注明來源(陳方博士,惠肯企業(yè)經營管理網首席顧問,資深培訓師,聯(lián)系方式:tony9201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