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市效應衰減,地產玩家紛紛選擇“離場”?
當下的房地產業(yè),正站在一個迷茫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全球經濟“黑云壓城”,中國經濟增速持續(xù)下行。另一方面,房地產行業(yè)本身積累的問題,使“溫水煮青蛙”的效應似乎越來越趨于臨界點。這從始自去年“930央四條”出臺啟動新一輪救市以來已持續(xù)一年的幾番政策強刺激而樓市整體上并無明顯轉暖,即可見一斑。從今年前三個季度的市場表現看,除一線城市略有好轉(但也陰晴不定)以外,三四線樓市仍是岌岌可危。
房地產政策救市的效應明顯衰減。
曾幾何時,房地產,這個眾人眼中的“香餑餑”似乎轉眼已成當下某些地產商心中的“雞肋”。地產大鱷們的舉動似乎在寓示著什么:亞洲首富李嘉誠密集出售其內地物業(yè),這里姑且不論,而內地標桿們的作為也格外引人遐想──要么選擇轉型,要么選擇“淡出”或“離場”: 地產大佬、SOHO中國夫妻掌門潘石屹張欣9月份高調宣布“停止房地產投資”,選擇持有現金;在商業(yè)地產賺得盆滿缽溢的巨頭萬達,董事長王健林近年來甚至不止一次地公開表示,要在三到五年之內把“地產”去掉,將萬達變成商業(yè)發(fā)展公司或者商業(yè)服務公司;地產百強房企之一的浙江廣廈,年中宣布“未來三年逐步退出房地產行業(yè)”;今年8月17日,長期位列中國地產百強的老牌房企萊茵置業(yè)發(fā)布公告,將公司更名為萊茵達體育,經營范圍中取消了房地產開發(fā)及經營業(yè)務。如此這般選擇“離場”、關停地產業(yè)務的房企還有匹凸匹等一大批。據觀察,這其中,很多是當初以多元化之身進入房地產開發(fā)領域的。而更多的中小型房企甚至區(qū)域大型房企如海德股份等,則紛紛出售股權。普華永道的觀測資料顯示,2014年中國房地產并購交易金額達44.4億美元?!按篝~吃小魚,小魚亡命逃”的戲碼在業(yè)界熱鬧上演……。
全球性經濟衰退、國內經濟持續(xù)下行、實業(yè)危機、出口貿易滑坡的大環(huán)境背景,加上房地產本身也面臨危機(“黃金十年”結束,人口紅利消失,規(guī)模見頂,房價過高,局部市場過剩等),房企轉型,已不是轉不轉的問題,而是如何轉的問題。因為,轉型不成功會死,但不轉型一定會死。
(未完待續(xù))
(本文是應住建部中房協《城市開發(fā)》雜志社的邀請撰寫的。載《城市開發(fā)》2015年第10期)
【作者簡介】涂山青,資深房地產策劃人/培訓專家。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總裁班教練,住建部《城市開發(fā)》雜志特邀撰稿人,中國房地產培訓協會高級顧問,中國房地產業(yè)培訓中心專家團成員,全國高企委職業(yè)教育專業(yè)委員會(NCZY)特聘專家。全球500強華人講師,總裁網金牌講師,2010中國品牌講師。中國房地產培訓網、中國房地產人才網、中國管理培訓網、中國培訓網、中國營銷咨詢網、廣東培訓網、聚成機構等多家機構高級顧問∕培訓專家。Tel:15501144505,13627106979;QQ:2437587185;E-mail:realet_tsq@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