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剛剛過完,我們就積極地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去了。雖不是說心力交瘁,心里卻也有點兒難以安寧。有時候,還會有失眠的癥狀,夢里依稀回到故鄉(xiāng),想念那山、那水、那些人……
一個人在外漂的久了,難免就會想念故土,特別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懷舊就成了一種情緒,追憶過往,思念舊友。長期如此,便證明你已經走向衰老了。
我們常說,好漢不提當年勇。其實,那只是告訴我們,過去不等于現在,現在不等于未來。每一個人都是要總結過去,立足當前,走走向未來。
用積極的思維來看待事物,用陽光的心態(tài)看待自己,絕不可以躺在過去的思維模式里,沾沾自喜,夜郎自大,擺老資格。無限美好的世界,時空變化,日新月異,充滿著生機。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前途無可限量。
一個人的青春,不是以年齡來論的,而是由其心態(tài)決定的。曹操的“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更有無數英雄好漢,大器晚成,只是近黃昏,夕陽無限好。人生的歷程,都是要經歷比較漫長的耕耘期,才會有豐碩的收獲。要不然,古人怎么會說“少年得志大不幸”呢?!從這個意義上說,只管耕耘,莫問收獲。就是一種境界了,安守本分,功到自然成。
清明節(jié)的到來,給了我一個返回故鄉(xiāng)的機會。從義烏起飛到西安,空中的飛行需要大約2個多小時的時間。利用這個過程,我美美地做了周公夢,不知白晝,還是黑夜。等我醒來的時候,飛機已經降落在西安-咸陽機場了。
一個人的旅途,不需要帶太多的東西,還是我多年的習慣,出門三件寶,手機、相機和電腦。那是我多年工作的習慣,隨時隨地都可以記錄生活,傳遞信息,溝通世界。雙腳踏上那黃色土地,呼吸那帶著泥土味的空氣,我感覺到格外的舒服,有一種幸福的感覺。
我是農民的兒子,我熱愛黃土地,祖輩們土里刨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用他們的勤勞養(yǎng)育了我們,給予了他們力所能及的一切。萬分的感慨,萬分的感念他們的恩德,我的故鄉(xiāng),我的爹娘,我的已經遙遠了的村莊。
父母先后去世了,他們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就成了遙遠的記憶,常常只是在夢里想起。那些年艱難生活的點點滴滴,父母親的音容笑貌,兒時的伙伴……每年的春節(jié),即使分外的想念家鄉(xiāng),卻也只能客居南國,錯把他鄉(xiāng)當故鄉(xiāng)。盡管這里有我的家,現代文明的城市里,有我的事業(yè),有我的朋友和我親愛的家人,卻還是懷想母親的熱炕頭,父親那似乎不老的秦腔,那永遠也喝不厭的小米粥……一個人,不論你是何等地位,擁有怎樣的財富,爹娘在家就在,溫暖就在,幸福就在,這是我們一生中最值得我們珍惜的福分,是我們永遠都不可能割舍的親情。
每次回到故鄉(xiāng),總是匆匆忙忙,似乎永遠都是一個過客,特別在父母親去世以后。這次清明節(jié)回故鄉(xiāng),由于飛機航班的原因,我給自己留了足夠的時間,可以去看看,可以去走走,可以細細地體味,慢慢地感知,好好地觸摸,那已經久遠的故鄉(xiāng)。從小縣城到市區(qū),從市區(qū)到大散關,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勝古跡,我都沒有好好地去看一看,實在是一件遺憾的事情。
家鄉(xiāng)的小縣城,位于黃土高原上的關中西部。這里有一條河,是渭河的重要支流,河岸有一所縣城的最高學府,是我高中時的母校,也是我曾經工作過的地方。這里有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燕伋望魯臺,號稱天下尊師第一臺。
相傳燕伋當年跟隨孔子周游列國,不幸母親去世,不得不回家守孝,卻是極其思念老師。他就在當地的最高處筑臺,每日登高望遠,眺望魯國,后人便將此臺稱之為“望魯臺”。
小的時候,我就聽說過這個故事,卻從來沒有去那里,體驗一下古人的那份情懷。這次返回故鄉(xiāng),我特意去了那里,登上高高的臺階,站在“望魯臺”,周圍的一切盡收眼底,遠的河流、山川、平原、村莊…..給人一種意氣風發(fā),氣壯山河的感覺,并沒有當年燕先生的那種思念之情。真可謂時代不同,人心各異。他的故事卻是世代流傳,尊師重教,成為我們故鄉(xiāng)重要的淳樸民風,也是我們故鄉(xiāng)文化的重要內容,是我們故鄉(xiāng)人文精神的體現,其影響的深遠也可見一斑。 從小小的縣城到市區(qū),現在乘坐公共汽車的大概只需要三十多分鐘的路程,高速公路穿山而過。過去,這一架山嶺卻拉大了兩者之間的距離,使之成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要想富,先修路。感嘆國家的發(fā)展速度,時代的進步,世界是平的,城鄉(xiāng)差距在縮小,人類文明在快速傳播。
市區(qū)里有炎帝陵,有張三豐的修道處,都是我去過不止一次的地方。深厚的歷史文化,極大地影響了我們這一方水土的人們,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們。 夜晚的渭河橋上,燈火通明。獨自漫步,聽嘩啦啦的流水,看遠處美麗的城市夜景,仿佛置身于大都市。天下著雨,天氣有些涼,來往的人并不多,我在這橋上來回走了兩遍,與護橋的保安交談,還用手機拍了小視頻,發(fā)在我的微信圈里。為故鄉(xiāng)的變化而鼓舞,為眼前的美好而贊嘆,為我是這里的兒女而自豪。行進中的中國,就像一輛快速運行的列車,帶動著我們走向未來,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我們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祖國會更好,故鄉(xiāng)會更好,我們會更好,中國夢,我的夢,一定將美夢成真。這個夜晚,躺在賓館的床上,伴著窗外的雨滴,我睡得格外的香甜。
市區(qū)也是一個山城,卻也具有極其重要的交通地位。大散關據此不遠,租了一輛的士,在清晨的風里,冒著清涼的雨,直奔大散關。我想去那里看看,感受一下地理要道的風貌。
大散關亦稱散關,在市區(qū)境內。為周朝散國之關隘,故名散關。這里山勢險峻,層巒疊嶂。
因其扼南北交通咽喉,自古為“川陜咽喉”、兵家必爭之地。據史料記載,大散關曾發(fā)生戰(zhàn)役70余次。
楚漢相爭時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就從這里經過;三國時曹操西征張魯亦經由此地;據陳壽《三國志》記載:“(建興六年)春,亮復出散關,圍陳倉,曹真拒之?!?/span>
公元1131年5月,南宋建炎四年、金天會八年(1130年),宋于富平之戰(zhàn)失敗后,宋將吳玠即收拾殘兵,屯據和尚原,剛立好柵寨,金兵已至原下。
陸放翁為記此戰(zhàn),特作詩曰:早歲哪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的哥是一位非常熱心的年輕人,一路不斷地給我介紹大散關的古往今來,還停下車來讓我拍攝沿途的美麗風景。一路不寂寞,一路收獲也多,不到八點我就到了那里。
大概,我是那天第一個購票進入景區(qū)的人了。一進門,就有一位年輕的道士主動和我打招呼,還給我介紹說,這 里就是老子完成《道德經》后,出關西去的地方。不知這是否是真實的,我回來后查了相關資料,也沒有搞明白,只說這只是一個傳說而已。
細雨零星地飄著,遠山還有薄霧,頭頂上路過的小鳥,發(fā)出清脆的叫聲。偶爾,還會聽到烏鴉大聲的鳴叫,在空曠的山谷里,寂靜得可以聽見自己的心跳,烏鴉的叫聲,不免讓人毛骨悚然。山路兩邊偶爾還會看見盛開的桃花,白居易的詩歌“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是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便也有一種歡悅,腳步似乎更快了一些。
一個人在這秦嶺山脈中行走,便可以什么不用細想,在這一個所在,融入大自然中,自然地氣息,自然地享受。我花了將近4個小時的時間到達山頂,站在陸游塑像的旁邊,似乎自己也高大了起來,山高人為峰。
走下山的時候,我遇見了三三兩兩的上山人,問我到頂還有多遠。下山來,我在公路邊攔了一輛過路的長途公交車,將我?guī)Щ亓耸袇^(qū)。我就像一只餓狼一樣,在一家小吃店,把每樣小吃都嘗了個遍。夜幕降臨的時候,昏睡中飛機將我又帶回到了江南這座商業(yè)發(fā)達的小城市,算是結束了我這次散漫的故鄉(xiāng)之行。
第二天,我就開始了依舊的忙碌,東來西往,做著自己喜歡,抑或痛恨的不大情愿而又不得不做的事情,生活就像羅盤一樣規(guī)律地旋轉著,我的心卻依然在我遙遠的黃土高原,濃濃的鄉(xiāng)情融入在我的血脈里。(何東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