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銅仁 國韻教育 唐碧菊
在沒有進入到教育行業(yè)之前,我和《放學后》里的父母角色是一樣的,孩子自己上學放學,女兒越來越獨立,我卻越來越心痛。因為腦子里總是會浮現女兒小小的身影背著大大的書包獨自一人走在黃昏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在女兒最需要陪伴的時間里,無視了她的需求……
正是因為孩子們的需要,我們也開辦了托管班,當初開辦的目的和所有商人一樣,是為了利益。來托管的這些孩子都有著不同的性格,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家庭,是因為父母忙于工作,是因為不能給予孩子正確的輔導,是因為學習習慣不好,但有一點是共同的,就是有一段時間是父母沒有陪伴的。
原來對這份工作的理解是把他們的作業(yè)完成就是全部的工作,今天看了《放學后》,感受到了身上有了一種新的神圣的使命,我們要成為孩子們放學之后、回家之前的父母。我們的孩子們,每個人都有自己渴望的情感藍圖,像對我女兒一樣,在幫他們完成學校的作業(yè)之余,幫他們修補一下心里所缺失的東西。我想,不論孩子心里缺的是什么,只要在父母面前,他們的心滿滿的都是幸福。
所以我們要為孩子們建一座橋,橋的這頭是父母,橋的那頭是孩子,橋上是我們——放學之后,回家之前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