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不是所有的話都非說不可。
有些話,不必說,因為該懂的人自然會懂;
有些話,不能說,因為做人總要保有最基本的尊重;
有些話,不想說,因為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沉默,是一種柔軟的堅強
7月的最后一天,朋友大華的父親去世了。
我剛看到她的時候,她正在招待那些來吊唁的親戚長輩。
乍一看起來和平常并無兩樣,禮貌、微笑、不哭,只是稍稍有些沉默。二十多歲的年紀(jì)一下子裝得像個有多年社會經(jīng)驗的大人。
等到葬禮結(jié)束,送完所有親朋,夜色沉寂下來,大華臉上的微笑也慢慢落下。我陪著她一塊在黑暗里待著,沉默良久,她才死死抑制住哽咽,緩緩流下眼淚。
那一刻,我恍然明白,原來一個人成熟的開始,是無聲的。
白巖松在書里寫過這樣一段話:一個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候,你的內(nèi)心已經(jīng)兵荒馬亂翻天覆地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只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人會覺得奇怪。這種戰(zhàn)爭,注定單槍匹馬。越長大越會發(fā)現(xiàn),這個世界上,多的是負重前行的人。
有人小小年紀(jì),就要背負生活的重擔(dān);
有人為家庭拼了大半輩子,卻連至親之人的最后一面都沒有見到;
有人背著熟睡的孩子送外賣,也有人看上去衣著光鮮,內(nèi)心卻已是一片狼藉。
沒有人不辛苦,只是成熟的人早已學(xué)會了不喊疼。
不再哭鬧,因為該來的早就已經(jīng)來了,該走的也早就已經(jīng)走了;
不再傾訴,因為到頭來或許只是有些人茶余飯后的消遣。
生命,只是一個人的旅途。
你的悲歡,真正懂的人寥寥無幾,湊熱鬧的人卻比比皆是。
外露的脆弱沒有多少人會在意,喋喋不休的擔(dān)憂也沒有誰會真正理解。
與其四處訴說求得一時安慰,不如學(xué)會一個人掙脫黑暗,蛻變成更好的自己。
沒有哪一種人生可以永遠順?biāo)?,沉默,是跨越挫折的路上,最柔軟的堅強?
沉默,是一種高級的自律
上個月,公司突然空降了一位年輕的領(lǐng)導(dǎo),二十出頭的年紀(jì),讓很多新老同事都不服氣。
但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他就成了同事中呼聲最高的一個。
有老同事評價他:看上去小小年紀(jì),但他的心理卻比很多人都成熟沉穩(wěn),足以擔(dān)當(dāng)重任。
他很少說廢話。每次開會,要么就靜靜地坐在一旁認(rèn)真聽別人發(fā)言,要么每一句話都能說到點子上,有理有據(jù),讓人信服。
他很有風(fēng)度。有同事因為排擠他,故意做錯工作,他也不惱,耐心修正錯誤,私下里找那位同事說清楚狀況,沒有在同事們面前給予他任何難堪。
他的學(xué)歷修養(yǎng)都很高,但私下聚會時卻從來不見他侃侃而談,總是保持低調(diào)沉默的樣子。
有次中午,外賣小哥遲到了1小時才把他的外賣送過來,一般人都會覺得很生氣,但他哪怕餓著肚子,也一臉淡定,一邊給小哥接了杯水,一邊安慰他不會給打差評。
同事問他為什么這樣好脾氣,
他說:“我也很餓很生氣,但小哥臉上都是汗,他肯定更餓更累,大家都不容易,沒必要因為一些小事再添些不愉快?!?
有沒有發(fā)現(xiàn),那些看上去習(xí)慣沉默的人,并不是不會說話,也不是不敢發(fā)怒。
相反,他們知道什么時候自己該發(fā)言,也比一般人提前懂得了什么時候該閉嘴。
放任自己說話其實很簡單,放任自己發(fā)脾氣也很容易,但保證說出口的每一句話都不傷人,露出的每個表情都給人最基本的尊重,卻絕非易事。
《老子》里有句話: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說話,其實是一種需要被約束的自由。
思想層次越高,心智越是成熟的人,越會明白,適時沉默,是能夠體察人心、懂得換位思考的溫柔,也是一種由心而發(fā)最高級的自律。
沉默,是最具風(fēng)度的爭辯
認(rèn)識一位鄰居,一個人獨居,日子過得很是瀟灑。
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就去練瑜伽,周末學(xué)習(xí)油畫和烘焙,時間被她安排得滿滿當(dāng)當(dāng)?shù)摹?
她很注重外在形象,衣著永遠干凈得體,每次出門還會化點淡妝。
真正認(rèn)識她的人都覺得她活出了女人該有的樣子,但她在小區(qū)的風(fēng)評卻很是差勁。
有人說她,三十多歲的年紀(jì)了還嫁不出去,肯定有隱情;有人說她總是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肯定有問題。
有次我約她出門逛街,路過小區(qū)的花園,看到幾個大媽們聚在一起朝著我們的方向指指點點,隱約聽到在說她的閑話。
她也聽到了,卻什么也沒說,對著她們微笑打了個招呼,就轉(zhuǎn)身走了。
我問她不覺得冤枉嗎?明明什么都沒做,卻引來毫無依據(jù)的惡意猜測,為什么不去為自己解釋清楚。
她說:每個人的認(rèn)知能力不一樣,她們心中已經(jīng)認(rèn)定我是這樣的人,我爭辯再多也沒用,何必還要浪費自己的口舌,我的生活并不會因為這些話而受影響,但她們的生活卻早已拘泥于這些瑣碎的閑話?,F(xiàn)在的社會,太過喧囂,網(wǎng)絡(luò)上的一則話題,再正常不過,卻有數(shù)千人抨擊。
每到過年,還有努力催婚催生的七大姑八大姨,比你親身父母還要積極。
這世間,多得是流言蜚語,也多得是惡意中傷、亂管閑事之人,與他們爭辯,除了浪費自己的時間和感情,還有什么益處?
有人說,和什么樣的人爭辯,就注定了你將成為什么樣子的人。
三觀不同,何必強融?
不是所有人都配得起你的解釋,也不是所有人都值得你放棄“不說話的自由”。
其實有時,沉默,就已是最具風(fēng)度的爭辯。
沒有給他人直接的難堪,也保住了自己不被世俗侵染的初心。
一個人的成熟,從沉默開始
藍天祥說,“從話語中,你很少能學(xué)到人性,從沉默中卻能。假如還想學(xué)得更多,那就要繼續(xù)一聲不吭?!?
沉默,是一種理性的選擇,是一種處世的哲學(xué)。
它可以讓混亂的內(nèi)心變得清澈,也能讓自我的消耗降到最低。
人生在世,不是所有的話都非說不可。
有些話,不必說,因為該懂的人自然會懂;
有些話,不能說,因為做人總要保有最基本的尊重;
有些話,不想說,因為萬般皆苦,唯有自渡。
沉默,不是怯懦,而是溫柔的堅強,不是無能,而是高級的自律,不是不辯,而是有風(fēng)度的爭辯。
沉默,是一個人成熟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