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危機下產品不好賣,企業(yè)會想方設法降低運營成本。調整營銷預算,降低廣告投放是其中的重要選擇。面對經濟危機,很多企業(yè)首先考慮的就是降低廣告投入。
廣告確實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往往占據著營銷預算的半壁江山。企業(yè)降低廣告費是將廣告當成了成本,控制成本當然要降低廣告投入了。實質上廣告是一項投資,既然廣告是投資,那要不要降低廣告費就要看廣告效率了。
廣告效率需要進行計算,即要計算廣告的投入產出比,如果廣告投入能帶來更多收益,說明廣告不斷不能減少,適當時還要增加,若廣告投入收益甚微,就要考慮減少廣告投入乃至暫停廣告了。
有時廣告投放后,企業(yè)經營業(yè)績沒有什么變化,廣告主就認為投入廣告不值得了。其實廣告收益包括范圍較廣,不單是廣告能帶來的經營收入,還應包括品牌知名度的提高,品牌特質的認識,以及對品牌的態(tài)度。
如果廣告投放后,經營快速提升,這是廣告主最愿意看到的,也是最理想的。這種情況較少。多數情況是,廣告投放后,經營業(yè)績有所提升,但增長營業(yè)額抵不上廣告費用,這個時候是考驗廣告主對廣告投放效果的判斷力了。從廣告引起消費者對商品的好感到實際購買,應該有一個過程——消費者對新鮮事物往往有一個從認識到熟知到試用再到購買的過程,這個過程的長短取決于廣告的質量、取決于產品的質量、取決于消費者的接受能力。如果廣告投放后,企業(yè)經營業(yè)績有所提升,雖然增長的營業(yè)額抵不上廣告費用,但更多的群眾了解了該產品品牌,有些潛在的消費者開始關注產品品牌了,甚至開始形成鐵桿消費者了,就說明廣告發(fā)揮了作用,廣告就有投放價值。
如果廣告投放后,企業(yè)經營業(yè)績沒有變化或變化不大,群眾對品牌的關注度也沒有提高,就要及時更改廣告策略,或者是壓縮廣告支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