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名,王一名講師,王一名聯系方式,王一名培訓師-【中華講師網】
王一名 2022年度中國20強講師
戰(zhàn)略執(zhí)行力實戰(zhàn)專家
56
鮮花排名
0
鮮花數量
掃一掃加我微信
王一名:王一名:企業(yè)掌門人的五項管理
2016-01-20 27304

——電視局《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王一名

為紀念鄧小平誕辰110周年,8月8日,新編紀實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在央視開播,引起極大反響。

作為70后的一代人,我們與新中國的第一代領導人,如毛澤東等交集太少。了解他們,更多的是通過書本,影視和傳說。

但鄧小平不同。即使從鄧小平第二次復出的1975年算起,到1997年他的離世,我們也有22年的時間交織在一起。并且,親身體會了這個千瘡百孔的國家如何在他的領導下一步步發(fā)生變化。

因此,我對鄧小平成為第二代領導集體的這個時代,充滿了感情。以致幾次在看電視的時候忍不住淚流滿面。

正劇,尤其是反映政壇風云變換的紀實影片拍的好看并不容易。但《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上映后,既叫座又叫好,除去制作團隊的水平之外,還得益于那一段歷史本身,也充滿了風云變幻,驚心動魄。

影片中鄧小平從復出到帶領中國一步步走出困境,其所作所為,對于今天的企業(yè)家們來說,依然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我把它概括為企業(yè)掌門人應該做好的五項管理。

一、戰(zhàn)略管理——靠什么來凝聚人心?

1976年的中國,可謂“天崩地裂,驚心動魄”。

1月8日,周恩來總理去世。

3月8日,吉林地區(qū)降了一次世所罕見的隕石雨。

4月5日清明節(jié),爆發(fā)“天安門事件”,廣大群眾遭到鎮(zhèn)壓。

7月6日,朱德委員長與世長辭。

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死亡24.2萬人,重傷16.4萬余人,唐山被夷為一片廢墟。

8月16日,四川松潘、平武大地震。

9月9日,毛澤東去世。

10月6日,“四人幫”被抓捕。幾百萬群眾涌向天安門廣場,歡欣鼓舞迎接“第二次解放”。

……

粉碎四人幫后,華國鋒做為毛澤東的接班人,成為黨和國家的新一代領導人。但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領導集體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領導集體之間,華國鋒只能算是一個過渡性的人物。原因即在于戰(zhàn)略的錯誤,提出“兩個凡是”,堅持以階級斗爭為綱,讓剛剛從文革中走出來,希望開創(chuàng)一個新時代的人們大失所望。而這,也正是鄧小平之所以受到擁護的原因。

對一家企業(yè)來講,企業(yè)戰(zhàn)略是指企業(yè)在市場經濟、競爭激烈的環(huán)境中,在總結歷史經驗、調查現狀、預測未來的基礎上,為謀求生存和發(fā)展而做出的長遠性、全局性的謀劃或方案。確保企業(yè)這架戰(zhàn)車行駛在正確的道路上。

毛澤東晚年的錯誤,就在于錯誤的分析了當時的形勢,選擇了錯誤的發(fā)展道路。如鄧小平所說:“毛澤東同志從1957年開始犯`左`的錯誤,最`左`是`文化大革命`?!币簿褪钦f,從1957年開始,中國這架列車就行駛在“左”的軌道了,脫離了正確的方向。從而使中國與世界拉開差距,讓人民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到1976年“四人幫”被粉碎后,改由華國鋒駕駛的這列火車,可惜的是,“中國列車仍在`左`的`階級斗爭`軌道上行駛”(葉永烈《鄧小平改變中國》)。

1978年底,十一屆三中全會確認了鄧小平的領導地位,中國這列火車才實現了轉軌,從左的階級斗爭的軌道,進入到正確的四個現代化建設的軌道上,從此開啟了中國的新時代。

對比毛澤東、華國鋒、和鄧小平幾位黨和國家的領導人,我們可以看出,一個人受到擁護的時候,就是采取正確道路、方向,也即制定和實施正確的戰(zhàn)略的時候。而受到批判的時候,就是實施錯誤戰(zhàn)略的時候。

因此,作為一名企業(yè)的領導者,最重要的就是具有令人折服的遠見與目標意識。

作為一名主講《戰(zhàn)略與執(zhí)行》的講師,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戰(zhàn)略與執(zhí)行力,哪一個更重要?

其實不需要回答。只有戰(zhàn)略沒有執(zhí)行,企業(yè)有方向,組織沒力量,戰(zhàn)略不能落地,就變成紙上談兵。只有執(zhí)行沒有戰(zhàn)略,組織有力量,企業(yè)沒方向。一群人像無頭蒼蠅一樣亂飛亂撞,努力不一定有好結果。從重要性上來說,這兩者同樣重要。但從先后次序來說,一定是現有戰(zhàn)略,再有執(zhí)行。否則,執(zhí)行什么呢?

成為一名領袖,遠見和眼光是第一位的能力,但這里有一個關鍵:都知道遠見很重要,但遠見又是從哪里來的?是領袖天生的?閉關悟道悟出來的?還是靈光一現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

有一句話說的非常好:站得高,看得遠。

一個人具有遠見,并不是一種先天的素質。而是取決于你的高度,你的視野。設想一下,毛澤東如果當年不走出韶山沖,怎么會成為共產主義戰(zhàn)士?馬云如果不走出過門,看到一個叫做互聯網的東西,怎么可能做一個叫阿里巴巴的電子商務網站?李彥宏如果不是看到了Google,怎么可能想到做百度?

因此,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領袖,一定要經常走出家門,走出國門,去學習,去調查,去接受更新鮮的資訊,才能避免坐井觀天,閉門造車的悲劇。

二、團隊管理:人,是實現目標第一位的因素

目標只有通過人才能實現。沒有一個團隊,組織的目標就成為空話。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第一集,就描述了在華國鋒的提議下,葉劍英、汪東興等緊密配合,抓捕四人幫的過程。華國鋒當時是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毛澤東指定的接班人,當時的最高領導人。但僅僅靠他自己,顯然無法完成粉碎四人幫這一歷史使命。當時,葉劍英是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部長,手握軍權。沒有葉帥、軍隊的支持,就不可能取得成功。而汪東興作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掌握著警衛(wèi)中南海的8341部隊,沒有他的參與,也很難抓捕四人幫。因此,在抓捕四人幫的斗爭中,這幾個人發(fā)揮了最重要的作用。

其它老領導如李先念,鄧小平,鄧穎超,陳云等人,也都參與了粉碎四人幫的斗爭。

這些人能團結在一起,在于有一個共同的認識:對于四人幫的倒行逆施非常不滿意。

打倒四人幫需要一個團隊。實現企業(yè)的目標也同樣如此,在領導人提出一個目標之后,如果沒有核心團隊成員的認同,這個目標就不可能實現。這個團隊,就是柳傳志經常講的“搭班子”。在今天著名的企業(yè)家團隊中,馬云有十八羅漢,史玉柱有四個火槍手,柳傳志有楊元慶和郭為。你有誰呢?

鄧小平復出之后推出的一些列政策:平反冤假錯案,恢復高考,都是針對人的工作。要想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偉大目標,沒有一大批人才不行。這個過程中,被平反的干部迅速恢復工作,成為骨干?;謴透呖贾笈囵B(yǎng)的大批人才,成為此后30年改革開放的中流砥柱。

在我們做企業(yè)管理咨詢的過程中,經常有企業(yè)家感慨沒有人才。其實,對比一下剛剛粉碎四人幫之后的環(huán)境,想一想,我們現在的人才,是多了還是少了呢?作為企業(yè)家,又如何通過選、用、育、留來選擇,培養(yǎng),儲備自己的人才?建議大家認真看一看這部影片。片中鄧小平對人才,對知識的尊重,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三、機制管理:機制的創(chuàng)新,是最偉大的創(chuàng)新

世界上最偉大的創(chuàng)新,不是科學技術的創(chuàng)新,而是機制的創(chuàng)新。

激發(fā)員工的潛能,主動性和積極性,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機制。

在鄧小平的領導下,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驚天巨變的背后,是什么在起根本性的作用?

答案就是機制。

中國的改革從農村開始。農村的改革,從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

在包產到戶之前,中國農村實行人民公社制度,吃大鍋飯。所有的土地、人員、生產資料都由村里統一管理。每天村長敲鐘,社員們集合下地勞動,干一天活兒記一天的工分??雌饋斫M織很嚴密,有標準的考核體系,村干部們都很忙,社員也沒閑著。但效果好不好呢?經歷過的人都知道,一家?guī)讉€勞動力,辛辛苦苦干一年,到年底不但拿不回錢,反而還可能欠著村里的。產的糧食都不夠吃,毛主席都不得不親自號召大家:“忙時吃干,閑時吃稀,平時半干半稀”。

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后,土地分到各家各戶。沒人再給敲鐘催著下地干活兒,沒人記工分做績效考核,你出工還是出力村長也不管了。但結果呢?整個農村一片欣欣向榮。以前是敲鐘才集合,現在天不亮就都下地了。以前在生產隊上,是出工不出力,一邊干活兒一邊薅社會主義羊毛(趙本山語)?,F在自己干,是一個汗珠摔八瓣兒,鄰居之間暗中較著勁。糧食連年翻番,沒幾年農民的腰包就鼓起來了。

地還是那些地,人還是那些人。為什么結果會有這么大的不同?因為分配機制不一樣了——保證國家的,留足集體的,剩多生少都是自己的。以前是自己的勞動跟收成沒關系,或者關系不大?,F在是勞動直接與收成成正比!這誰還不努力?

四、制度管理:好制度讓壞人變好,壞制度讓好人變壞

格力鐵娘子董明珠說:管理只有一種,那就是制度。

機制與制度二者之間,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機制本身包含制度,合理的機制是制度能夠順利執(zhí)行的土壤。

機制是戰(zhàn)略層面的問題,是頂層設計。所有機制中最重要的機制就是分配機制、考評機制,是指如何通過利益的分配來引導人們主動性的行為。它更多強調,這樣做了會有什么樣的好處,重點是引導性。比如戰(zhàn)國時期秦國設立獎勵耕戰(zhàn)的機制后,老百姓就愿意開荒,愿意打仗,因為有利益在里面。

而我們這里所講的制度是屬于戰(zhàn)術層面的問題,是基礎保證。比如上下班打卡的制度、請假制度、周報制度,質詢會制度,早晚會制度等。制度更多強調人們應該做什么,不應該做什么,重點是強制性,如果觸犯了會有相應的懲罰。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一個團隊的高效運轉必須有鐵的紀律,否則一定會陷入混亂。

文革的巨大破壞作用,很重要的一點是以人治取代法治,走上神壇的毛澤東以個人超強的影響力,取代了整個領導集體的作用。執(zhí)行的過程當中,人們信奉的是神化的毛澤東而不是法律和制度。

1967年8月5日,在中南海院內經受了又一次被打得鼻青臉腫的殘酷批斗之后,劉少奇手拿《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抗議道:“你們怎樣對待我個人,這無關緊要,但我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我要捍衛(wèi)國家主席的尊嚴。誰罷免了我國家主席?要審判,也要通過人民代表大會。我個人也是一個公民,憲法保障每一個公民的人身權利不受侵犯,破壞憲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嚴厲制裁的!”

法律連國家主席的人身安全都不能保護,普通人的命運,可想而知的了。在文革中,那么人慘遭批斗,蒙受不白之冤乃至含冤致死,歸根結底,在于還沒有建成一個遵從法律和制度的社會。

五、文化管理:左手憲法,右手圣經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叫做《中國企業(yè)應學習美國式管理:左手憲法,右手圣經》

美國是一個公認的法治社會,從美國總統的就職儀式中,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

美國總統就職時,首先就是在大法官主持下,由就職總統在國會大廈門前宣誓就職。宣誓時,就職總統將手放在《圣經》上,逐字宣讀誓詞:“余謹宣誓,忠實履行合眾國總統職務,盡余之全力維護、捍衛(wèi)合眾國憲法”。這是典型的格式性文字,自美國憲法施行至今,200多年間從無修改。政界人士或者社會公眾對總統誓詞內容早就耳熟能詳,然而,這絲毫沒有泯滅總統宣誓儀式的積極意義。

這里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國會立法、法院司法、總統行政。一個儀式詮釋的是美國三權分立治理國家的制度。這是美國的國家管理體系賴以良性運行的基礎。

那總統把手放在圣經上進行宣誓又是什么意思呢?

有人說因為美國是基督教國家,其實,那只是表面現象。根本原因是圣經所代表的美國信仰,往大了說,是美國文化。

因此,作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的美國給我們這樣一個啟發(fā):美國的興盛不僅僅在于對法律的尊重,而是以憲法代表的法制尊嚴和圣經所代表的文化信仰并行的環(huán)境。

任何組織的發(fā)展,離不開制度和文化二者的交互作用。

以足球為例,規(guī)則的制定和遵守只是最低的要求,足球席卷全球的魅力在于規(guī)則之內的文化——拼搏、機遇、技巧、明星、粉絲、偶然、遺憾、財富、勝利、英雄……沒有文化的規(guī)則注定暗淡無光,沒有規(guī)則的文化也注定行之不遠。規(guī)則維護的是底線結果,而文化,造就的是超值結果。

美國霸權地位的獲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國以好萊塢大片為載體的美國文化的擴張。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使得以可口可樂為代表的美國精神走向世界。IBM、微軟、戴爾、google、雅虎、蘋果引領的信息技術的革命,則使創(chuàng)新再一次成為美國精神的符號。

文化大革命中的中國人,是不缺少激情和信仰的,然而,這種激情和信仰因為被引導到了錯誤的方向上,所以不是促進而是破壞了社會的進步。這再一次證明,企業(yè)經營管理當中,戰(zhàn)略,方向是第一位的問題,是企業(yè)的火車頭?;疖囶^帶錯了路,后面的動力越大反而越糟糕。

而對30多年改革開放進行反思時,我們也要看到,在國家財富大幅度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同時,很多人卻丟失了信仰。已然富裕起來的人們見廟就進,見佛便拜。祈禱的,只是對利益的保佑;飄搖的,則是諸多迷失的靈魂。

因此,王石去哈佛讀書,研究方向是“企業(yè)倫理和城市群落研究”,但卻同時選擇了兩門跟宗教有關的課:“宗教如何影響資本主義思想”和“資本主義思想史”。王石對此解釋說:“我們現在是西學中用。我們學習西方的東西,更多是技術層面,如何從意識形態(tài)的角度去理解、去了解、去吸收。到最后一定是宗教信仰?!薄耙郧拔铱偸抢Щ笊系劬烤勾娌淮嬖?,現在我發(fā)現,這不是要點,要點是宗教背后的文化訴求?!?/span>

左手憲法,右手圣經,是美國治國的根本。

對于發(fā)展中的中國民營企業(yè)來說,亦有非常大的借鑒意義。

全部評論 (0)

Copyright©2008-2025 版權所有 浙ICP備06026258號-1 浙公網安備 33010802003509號 杭州講師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講師網 www.kasajewelry.com 直接對接10000多名優(yōu)秀講師-省時省力省錢
講師網常年法律顧問:浙江麥迪律師事務所 梁俊景律師 李小平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