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榮強的講話技術》樊老師《再版后記》
經(jīng)過近一個月的努力,終于在今天完成了書稿的修訂。而今天,2011年10月27日,正好是我46歲的生日,我姑且把這個修訂后的書稿,當成送給自己的一份生日禮物吧。
轉(zhuǎn)眼之間,我從事口才培訓就快四年了,想起剛開始的一切,歷歷在目,令我感慨萬端。
《口力勞動者》這本書,自從2009年初出版以前,也快三年了,其間,我運用其中所講述的一些關于口才方面的理論、觀點、方法和技巧,培養(yǎng)、訓練、指導我的學生,雖然沒有創(chuàng)造什么奇跡,但我可以自豪地說,我給許多的同學帶來了突破、改善與升華,而且不僅是口才方面的,還包括他們?nèi)松c事業(yè)方面的突破、改變與升華。
古語有云,教學相長。在從事口才培訓的過程中,我自己也變得更加的專業(yè)、更加的自由、更加的優(yōu)秀——或者說縮短了到達優(yōu)秀的距離。我從同學們那里收獲了許多,當我了解到更多的口才問題的個案時,我對自己的訓練方法是否有效有了更廣泛的檢驗;當我遇到一些普遍性的口才問題時,迫使我更努力地思考與研究解決的方案;當我聽到同學們告訴我他競選成功了、他升職了、他敢在大會了當眾講話了、他敢在公司里召開員工大會了,我會感到喜悅,甚至有時會有一種觸電的感覺,這近乎于馬斯洛所謂自我實現(xiàn)的“高峰體驗”。
隨著教學活動的不斷展開,我的許多培訓理論與方法也在深化、完善,雖然我不敢說目前所采用的訓練方法已經(jīng)完美,但其原創(chuàng)性、實用性、突破性是絕對勿容置疑的。
這次的修訂版,與原書比較起來,明顯的不同是將書名更改為《樊榮強的講話技術》,主要是為了突出講話首先是一門技術。我認為,講話如同開車,首先需要掌握技術,然后才能逐步達到高超的境界。具體來講,本書較前一版,有幾個方面的改變:
一是修正了關于“立題”的定義與方法。過去,我對于“立題”的理解還沒有完全能夠超越以往作文老師的講法,即主題鮮明、觀點突出。而今,我明確地將立題定義為“一個帶問號的句子”,也就是建立問題,不僅概念清晰,可操作性也增強了。在課堂上,對于立題的強調(diào)與深化,極大地提升了訓練的效果,最有效地解決了講話時思路飄浮、缺乏焦點的問題。
二是新增了具有首創(chuàng)性的“問題鏈思維”。也許因為過去有過當記者的經(jīng)歷,我越來越明白,思考即“提問-回答”的過程。于是,我總結(jié)出了“問題鏈思維”的原創(chuàng)概念,它并且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講話時的話語來源、生成與豐富的問題,令過去那些總是找不到話說的同學們,猶如黑暗中看到光明。
三是提煉出了“蓮花六技”這些關鍵技巧。解決話語的豐富性問題,我還總結(jié)出了“提問、結(jié)論、分解、舉例、比較、假設”這個所謂的“蓮花六技”。講話的技巧很多,但是最核心的是什么呢?其實,技巧真的不在多,而在于精。如果每一個學員都能夠把這“蓮花六技”理解與熟練運用,雖不敢稱天下無敵,但每有講話時,成竹在胸便是可以保證的。
生命在不斷地流逝。當看著自己的女兒一天天的長大,而自己的口才培訓也快進入第五個年頭的時候,我真的覺得,把握當下,活在當下,以自己最大的真誠,將自己口才方面的真經(jīng)與絕活,傳授給那些慕名而來的同學們,人生堪稱美麗!
樊榮強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