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華講師網著名講師孫軍正
企業(yè)培訓越來越受到企業(yè)管理者的重視。然而,紅色管理創(chuàng)始人、中華講師網著名講師孫軍正老師指出,目前很多企業(yè)培訓表現出來了種種典型性病癥,需要引起注意,并及時調整策略,采取措施,避免病情加重。
病狀一、小肚雞腸,斤斤計較金錢,認為培訓是一種成本,越經濟省錢越好
目前許多企業(yè)管理者錯誤地認為:培訓是一種成本,作為成本,當然應該盡量降低,能省則省,在企業(yè)培訓方面投入的資金甚少。而且還患得患失,害怕折本。
殊不知,企業(yè)培訓不是一種成本,而是一種投資、一種間接投資,要通過人的改變來產生效果,取得的效果是潛移默化的、無形的,通過員工素質的提高從而帶來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是間接的。培訓是對人的投資、是對知識的投資,這也許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投資,但也是最有價值的投資,您將獲得的投資回報率也是最高的。培訓雖然不能立竿見影的產生效益,但是,它的效益一定會發(fā)揮出來的。而且是持久的。
病狀二、悲觀自卑,得過且過,企業(yè)效益差時無錢就不安排培訓
有的企業(yè)一旦經濟效益不太好時,就說資金不足而盡量減少培訓或者干脆不培訓。其實這種做法是對培訓的短視。效益差恰恰是不培訓的結果而不是原因!其因果鏈往往是:不培訓--經營不好--更不培訓--經營更不好,要打破這條因果鏈,走出魔咒和怪圈,一定要從重視培訓入手,因為培訓是轉虧為盈的重要手段,如果不通過培訓,員工的態(tài)度、技能、知識不提高,企業(yè)轉虧為盈幾乎是不可能的。惡性循環(huán)的后果是,越來越沒錢,越來越沒有人呆,慢慢走向完蛋。
病狀三、迷信,迷戀,單相思,認為培訓是靈丹妙藥
有的企業(yè)對培訓急功近利,希望立竿見影,有的還企圖通過培訓解決企業(yè)人力資源的所有問題。近幾年我國企業(yè)發(fā)展迅速,急需各種人才,但有的企業(yè)卻很少下大力氣培訓自己的管理人員,總覺得“沒有時間慢慢鍛煉他們”,恨不得用兩三天時間就使管理人員從素質到精神面貌發(fā)生根本變化,把培訓工作當作治病良藥,藥到病除,立刻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績效。希望畢其功于一役,過分的迷戀培訓的作用,往往導致事與愿違,企業(yè)是個大系統,小社會,病毒入侵的幾率多,需要不斷地調理,才可能保持健康。世界上沒有靈丹妙藥。管理的提升除了培訓,還要有其他途徑。
病狀四、為培訓而培訓,好大喜功,面子意識大于效果意識,培訓工作流于形式
許多企業(yè)在對外宣傳時,常把本企業(yè)有多少高學歷員工作為熱點,造成企業(yè)紛紛為員工拿到MBA證書和其他證書不惜花費較高費用,不正常需求高漲。結果必然造成許多參差不齊的國內外MBA培訓班及各類證書培訓班遍地開花。有的企業(yè)培訓工作流于形式表現在對培訓課題的確定不夠細致,針對性不強,沒有完整的系統性。培訓不是為企業(yè)撐門面,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人人都拿MBA,人人當職業(yè)經理人嗎?花錢還得看對工作有沒有實際效果,培訓的后續(xù)跟蹤和效果評估顯得特別重要。
病狀五、患得患失,焦慮不安,害怕培訓后員工流失得不償失
不少企業(yè)的管理者都有這樣一個困惑:不培訓,人員素質跟不上,影響企業(yè)效益;培訓后,員工又不安心本職工作,弄不好跳槽到別的公司,甚至更可氣的是跳槽到競爭對頭公司。對待這個問題,很多企業(yè)無奈地選擇了這樣的做法:只培訓眼前必須的內容。這也成為了管理者們不主張培訓的最有力“理由”,實際上員工真正流失的原因并不是源于培訓。據調查,員工跳槽的最大原因是“公平”問題,還有福利問題、制度問題、人際溝通等問題??傊?,現在還沒有任何的調查表明員工跳槽理由是因為接受培訓所致。而且情況恰恰相反,如果企業(yè)重視培訓,真誠地與他們交流,并使他們感受到被重用,他們就不會想離開。度量決定了境界,所有的付出都先想著回報,付出可能就是一種負擔。
于是很多公司在管理培訓之前讓員工簽協議:培訓后離開,要賠償損失。其實這是一種最低級的留人方式,讓受培訓者心理總有疙瘩,不但不感激企業(yè),反而會促使他培訓后就離開。一個好的人性化的公司,不可能會做出這樣的舉動,他們會尊重員工,讓員工珍惜培訓的同時,還想繼續(xù)為公司服務。這才是高明。
合作代理:
孫軍正老師2013年核心課程重磅推出,歡迎全國各地培訓機構(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高校、各類協會)長期代理(邀請)孫老師主講的包括紅色管理在內的系列實戰(zhàn)管理課程。聯系方式詳見孫軍正中華講師網博客中的“聯系方式”,將由孫老師助理負責跟進溝通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