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站好三尺講臺
--基于“理性責任“思維模式下的教師發(fā)展觀感悟
上海理工大學 材料學院 教授 王現(xiàn)英
三尺講臺,賦予我們神圣的使命。傳道授業(yè),看似只是一份工作,實則關系到祖國的未來。一張張看似成熟又略顯稚嫩的臉,承載著一個家庭、一個家族的期望,更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希望!站在三尺講臺上,神圣的責任感油然而生!
1,教師傳統(tǒng)責任感的困惑
是的,作為一名大學老師,我要盡職盡責,要有責任心、要有責任感。但這種渴求有時又不免困惑,我要如何把“責任心/責任感”化為具體的行動?這種抽象責任思維想法反而成為自己責任思維的障礙。原因很簡單,傳統(tǒng)的責任心、責任感之類的詞匯過于感性、抽象,甚至有點空洞,難免易于說教,卻難以根植,更無法很好地指導自己如何把責任更有效地付諸于行動。
2,認識新的責任理論-理性責任
近日,有幸學習了一種對責任概念與責任結構進行全新詮釋的管理理論-理性責任(《責任動力管理學》理論創(chuàng)始人方志良提出的責任新范式)。帶著對“責任感“很迷惑的認識了理性責任這個概念,并發(fā)現(xiàn)這個理論完全顛覆傳統(tǒng)的責任說教模式,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作者提出了責任概念新定義:廣義責任本質上是人的一切社會行動在社會關系下的評價總和。這個定義很有廣度,并通過責任的行動驅動力與社會關系約束力兩緯度提出了四個責任象限:角色責任、能力責任、義務責任和原因責任(附:責任矩陣圖)。
這四種責任象限詮釋了人類的責任內在結構與屬性,并給出了責任管理的具體思路、工具與方法。由于該理論非常系統(tǒng)、龐大,在此我僅把學習該責任理論后,對我工作責任思維有改善的幾個頓悟和大家一起分享,希望能給同行們一點點小的責任思維啟發(fā)。
3,理性責任核心理論簡介
理性責任理論新范式(通俗理解為思維定勢)是基于擯棄傳統(tǒng)、空洞的“責任心、責任感”等感性責任思維的基礎上所提出的理性責任思維概念,并把責任內在的結構進行理性本質的分析并對各責任域進行系統(tǒng)的解釋。下面我就簡單介紹理性責任的核心理論概念便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大學教師的責任思維的提升。
角色責任。角色責任構成條件為:X行動外驅動力,Y顯性約束力。由于篇幅有限,不再展開說,角色責任從行動上可通俗理解為“按照特定角色規(guī)則必須做的責任范疇”。角色責任指的是崗位的責任邊界,也即崗位分工的內容以及崗位管理的制度規(guī)則系統(tǒng),解決責任分工的問題。
能力責任。能力責任構成條件為:X行動內驅動力,Y顯性約束力。能力不代表能力責任,只有盡到了自己能力做出有優(yōu)秀結果的責任,才算能力責任,可理解為“努力做的責任”,能力責任以目標結果為導向,解決競爭的問題。
義務責任。義務責任構成條件為:X行動外驅動力,Y隱性約束力。義務責任為自愿、自發(fā)、不索取報酬的責任范疇,通俗理解為“應該做的責任(可做、可不做,不在制度約束范圍下的責任范圍)”,解決合作的問題。
原因責任。原因責任構成條件為:X行動內驅動力,Y隱性約束力)。組織無法監(jiān)管全靠個人對組織的信賴的責任范疇,可理解為“努力選擇做的責任”。原因責任是四種責任中境界最高的責任,取決于行為人對組織理念的認同,解決選擇的問題。
4,基于“理性責任”下的教師責任層次發(fā)展觀的運用
4.1角色責任--教師與崗位規(guī)則的關系
角色責任概念為我梳理了教師崗位分工與崗位制度規(guī)則的責任思維,讓我對崗位分工與崗位制度有了一個基本的崗位認知。作為一名教師,最本職的崗位職責就是“教書育人”,這就是角色責任。角色責任由各種“點式”的基本工作內容構成,懂得了角色責任概念與范疇后,讓我對工作的各種點式的細節(jié)與工作系統(tǒng)性有了更好的理解。知道什么是“必須做的事”的含義后,就不容易產生做了這個點忘了那個點的工作條理問題,也不再容易出現(xiàn)角色混亂、瞎忙和無效率的問題,工作開始有主次性和系統(tǒng)性。在角色責任分工的職業(yè)精神下,我們必須認真?zhèn)浜妹看握n件,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認真對待每一次答疑,認真批改每一道作業(yè)題,絕不可有半點馬虎和僥幸心理,建立我們對崗位分工與崗位規(guī)則的敬畏心。
4.2能力責任--教師與崗位目標激勵的關系
能力責任,可以通俗理解為“努力做的事”,目標結果導向,體現(xiàn)教師的職業(yè)競爭精神。常言道:欲給學生一杯水,必須先自己有一桶水。有的老師說,我每天兢兢業(yè)業(yè),和學生相處也很好,但為什么工作得不到認可?我認為,作為一名大學老師,除了基本的崗位角色責任外,我們要建立崗位教學與科研雙目標,要有能力責任的競爭意識,追求目標結果的評價,這樣才能獲得崗位能力的認可。要在生活與工作中時刻自我充電,充分發(fā)展?jié)撃?,讓自己變得學識淵博并逐步在崗位上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讓自己的能力責任價值獲得充分認可。
首先,在教學崗位上,我們不僅要對課程內容了如指掌,還要積極努力探索可行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易于接受,體現(xiàn)自己的專業(yè)能力,讓課堂更加精彩,讓學生更加容易掌握與吸收,在教學崗位上獲得出色的成績。
固然我們的崗位是在三尺講臺,但我們必須跳出三尺講臺,走向神圣的科學殿堂,走進車間基地,在學術科研上盡自己所能,追求高、精、尖目標。只有做學術的強者,以科研反哺教學,才能作為學生心目中的當之無愧“才華橫溢”的靈魂工程師。我們要知道,大學生在世界觀、價值觀尚處在懵懂的青春時期,不可小覷我們?yōu)槿藥煴淼摹鞍駱拥牧α俊?,提升我們專業(yè)的能力,把我們能力體現(xiàn)在我們的崗位責任上,建立目標,不畏競爭,在能力責任上努力成為學生做好表率,追求教學和科研工作的雙業(yè)績目標。
4.3 義務責任--教師與合作精神的關系
角色責任是必須做的,并且有制度所強制約束;那么,義務責任,通俗理解為“道義上應該做的責任“,還可以理解為“可做、可不做的責任”,有所為有所不為,義務責任體現(xiàn)我們教師在崗位上合作、互助、友愛的職業(yè)精神。
是不是做好教師角色責任和能力責任就可以了呢?只完成基本教學任務和科研目標,還是遠遠不夠的。因為,我們不但要傳道、授業(yè)、解惑,更要傳德。我們工作所面對的對象是一群朝氣蓬勃、有思想、有叛逆的熱血青年。對待他們,我們要有情、有愛去影響學生的品德,用積極的正能量去引導他們。是的,義務責任雖然不能用學校制度可以管理的責任,但不代表我們就不去為。的確,很多義務責任工作都是一些不能像能力責任那樣具有明顯量化的結果表現(xiàn),義務責任是一些點點滴滴的德的關愛,是一種合作、互助、慈愛的教師精神,是不可缺少的教師職業(yè)合作互助精神。我們要走入學生中間,走進學生心里,了解他們的思想動向,了解他們的生活所需,幫助每個學生做好大學生涯的學習規(guī)劃,讓他們的大學不再迷茫,不再忙亂,也讓我們自己多幾份職業(yè)精神滿足。同樣,對待同事也需要我們有合作協(xié)同的義務責任精神,這樣才能體現(xiàn)我們的團隊意識和大局觀。義務責任體現(xiàn)我們責任的心靈之美。
4.4 原因責任:教師與學校發(fā)展理念的關系
如果說能力責任是做好了結果就有對等條件的回報話,那么原因責任可以理解為“為了這個信念的原因,應該努力去做,即使沒有對等的收益,即使組織無法強求”,原因責任重視的是職業(yè)精神--理念的選擇。身為大學老師,我們應該有點這樣的責任境界與職業(yè)精神,要成為優(yōu)秀的大學教師,在職業(yè)理念與精神上不能過于物化,否則就會矮化我們的未來追求。比如申請學位點、學科評估等等,這些工作量非常大,而且不計入業(yè)績。那為什么我們還是要去做呢?對,因為我們有原因責任精神,原因責任是我們教師最高的責任境界,是我們真正的信念、理念的內驅動力表現(xiàn)。我們要有危機觀,要與學科、學院和學校的發(fā)展共命脈,共同努力打造優(yōu)勢學科,構建公共學科平臺,提高學科和學校的國內外影響力和領導力。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人才。當學科、學院與學校的知名度提高了,培養(yǎng)的學生就會更加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學生在社會上做出更好的業(yè)績,又反過來會提高學校知名度,有利于我們吸收更優(yōu)秀的生源,形成良性循環(huán)。這一切離不開我們原因責任奉獻的精神,所以,原因責任是我們作為大學教師最高責任境界的選擇!
因此,站好三尺講臺,我們要理性理解自己的責任心、責任感。只有認清角色責任,保持基本崗位工作井然有序;發(fā)揮能力責任,追求教書育人成績的卓越;多盡義務責任,架起師生之間愛心的橋梁;多做原因責任,共同打造上海理工大學更加美好的明天!